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美丽乡村展示

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2017-12-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点评专家:中国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系主任 王德刚
  自2004年以来,连续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农业和农村工作。其中,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新“三农”发展理念和培育建设“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新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使命,它不是一个、两个或个别乡村的发展目标,而是所有乡村未来的共同发展愿景。积极参加本次美丽乡村推选活动的173个村镇,应以参与活动为契机,以带动和引领整个社会的美丽乡村建设为己任,努力成为全社会建设美丽乡村的示范。
美丽乡村建设要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会产生成本,没有可靠的经济基础,美丽是无法持久的;我们也不是为了美丽而美丽。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把建设的成果——“美丽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新优势——“美丽经济”,用“美丽经济”的收获来反哺“美丽资源”,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够持久。而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现代乡村服务经济,就是“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最佳途径。所以,美丽乡村建设要与乡村旅游发展统筹安排,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才会有持久的动力。
以“旅游+”为路径促进“美丽经济”发展
  首先是通过“旅游+”来促进农业增效。“旅游+”作为一种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乡村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大田种植的林果、花卉、蔬菜、粮食等农业产业资源,乡村田园、林地、河流、水库等环境资源,传统村落、民俗村庄、特色经济村以及山村、渔村、湖村等乡村空间资源,乡村民俗、传统节日、生产方式、特色餐饮、民间艺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等等,都可以通过“旅游+”形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附加值高的旅游产品。关键是,这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能够在同等农田产值的情况下实现价值增值,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后的叠加效益。
  其次是通过“旅游+”引导农民增收。我们知道,无论种植何种作物,土地的产量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农民的增收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农业外、土地外的收入,而以“旅游+”为主导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就是在不改变农地性质、农民不离开土地、乡村性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让农民通过旅游服务来大幅度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季节性的观花、摘果和参与式的传统节庆活动,还是长年经营的农家餐馆、民宿、乡村酒店等,都是通过“旅游+”的模式,实现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让农民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服务的嫁接,实现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
  最后是通过“旅游+”来推动农村增绿。“农村增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的“三园一体”建设,森林康养、养生养老基地和乡村度假地等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对“农村增绿”和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产生极大的影响,积极推动“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要与乡村文明复兴同步发展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社会发展的新目标,而乡村文明的复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乡村旅游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乡村文明复兴的主要途径。一方面,乡村旅游开发以活化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的乡村文化,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技艺被挖掘出来,通过活化的展示方式,转化成为最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传承和复兴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对自身和乡村文化的自信心,让乡村更具个性和特色。发展旅游就是要通过景区开发、文化展示、主题体验等形式,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增强自豪感、提高获得感。而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全域旅游,倡导全民参与,让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乡村空间乃至农家生活等都变成旅游吸引物,乡村的居民变成东道主,乡村百姓在自己家里直接成为旅游经营者,直接在发展旅游业中受益,将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集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