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济宁在京打造“红色港湾”

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

2017-11-25 作者: 姜国乐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国乐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王 磊

  日前,济宁市在京流动党员党委“书记上党课”活动上,坐在台下第一排的党员靳博内心澎湃:“1999年入党,同一年大学毕业后,组织关系随即转到老家曲阜。在北京打拼了18个年头,这还是头一次感觉到是在自己‘家里’上党课。”
  靳博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因为起初工作不稳定,刚刚入党后的他只好将组织关系转到了曲阜老家,只身一人在北京打拼18年。如今,他娶妻、生女,在北京通州区安了家,可每当想起自己的组织关系还在曲阜老家,只能参加北京本地的组织生活,内心就没处着落。随着济宁市在京流动党员党委的成立,靳博终于找到了内心深处的归宿。
  今年9月7日,济宁市在京流动党员党委在北京挂牌成立,下设12个党委、40个党支部,通过“双排查、双见面”活动,为靳博等995名济宁市在京流动党员打造“红色港湾”,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
  在京流动党员党委积极了解党员的工作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听取流动党员意见建议,为流动党员送上一封信、一个党徽、一本《党章》、一个“济宁流动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一本“红色港湾”宣传册,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家乡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利用固定活动场所,组织党员过“主题党日”,开发“济宁市在京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利用“网上e支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开展线上组织生活。
  党课后的组织生活会上,党员代表填写“和党一心、对党忠诚、让党放心”《党员承诺书》,大家现场忆初心、谈党性、叙乡情,畅所欲言。靳博感叹:“这种感觉,久违了。”年近七旬的张存谦、孔凡秀伉俪一大早从17公里外的东五环赶来,握着流动党员党委党建指导员郑微的手说:“人一老啊,就特别想寻根儿,退休后离开曲阜工作单位的党支部近十年了,见到你们就像见到了亲人!”
  济宁市现有在京务工人员1.79万人,流动党员党委在为995名流动党员全部建档立卡的同时,也为外出务工人员建立详细台账。建立在京党员“1+N”帮扶机制,通过组织搭台、自愿对接等方式,引导每名流动党员联系20户左右在京务工人员并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党组织、党员对在京务工人员联系帮扶全覆盖。
  为给在京流动党员提供一处活动阵地,流动党员党委在北京打造了济宁市在域外的第一个党性教育基地,占地200余平方米,分批次组织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代表到党性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同时还结合流动党员在京工作实际,精心打造了流动党员风采长廊,集中宣传展示9名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设立党员活动室和“红色阅览室”“谈心谈话室”等,合计400余平方米,配备6000余册各类图书,方便党员学习和交流,切实把“红色港湾”建成在京流动党员、务工人员的“党性加油站”、温馨家园。
  “我们一方面抓阵地建设,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一方面抓精准管理,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济宁市在京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刘冠峰说,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让支部像吸铁石一样有吸引力、凝聚力,引导在京流动党员做“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务工群众的服务员、两地发展的联络员、维护稳定的战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