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城区:全力打造“厚德任城”

2017-11-24 作者: 谢立亭 来源: 大众日报
  △“我在宣阜巷”——非遗展
  △“永不褪色的先锋战士”谢立亭
  △太极神韵进校园
  △诵读《弟子规》
  △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月:开蒙仪式
  △戏曲进校园
  △感动任城十佳人物颁奖
  任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夏为有仍,周封任国,素称“风姓古国,有仁之城”;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元明清三代最高治运司运机构均设于此,素有“运河之都”美誉;区内古迹众多,太白楼、东大寺、国内七大古铁塔之一崇觉寺铁塔等久负盛名,形成了以运河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等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格局。
  德润大地,风行草从。近年来,任城区立足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打造“厚德任城”,努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拨亮人们精神的心灯,构筑精神的高地,逐步打造起一座人和业兴的厚德之城,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吕光社 尹彤 王世友 范培倩
  
弘扬推广
用优秀传统文化润泽人们心田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期许。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任城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此作了很好的注解——
  “以德为邻”“德里仁居”“室静兰香”……走进任城区南门社区12号楼,笔者看到,几位长者正挥毫泼墨。刚写完“厚德载物”的条幅,袁振新老人接过邻居们在院里现包现煮的水饺,咬上一口,连声称赞;而正在做“百家饭”的邻居们则连声夸赞袁振新的书法功力,一幅幅作品在居民楼间飘着墨香。这是济宁市任城区“运河之都邻居节”期间的一幅感人画面。
  作为济宁市文化名城核心区,任城区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运河文化”。“运河之都邻居节”正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全新文化实践。
  9月20日是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任城区把每年的“运河之都邻居节”的开幕式定在了这天。从2006年起,这个区已连续举办了11届“运河之都邻居节”,居民文明素质、文明城市建设水平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在全区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团结互助、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和生态宜居环境,成为任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金城街道土城社区敬老院,《鹿乳奉亲》《斥盗护婆》《孝母勤廉》《积钱藏母》《精忠报国》等中华传统故事的配图展现在一张张展板上,让人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活动中心内,《中国古代艺术漫谈》《诸子百家的故事》……一本本好书正给翻阅的老人们呈现着一个个好故事;而定期举办的《道德讲堂》总能吸引众多邻里热情参加。土城社区党支部书记田华说,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自愿免费入住,开始还有人担心儿女们不来探望,没想到儿女们争着前来尽孝心,传统的孝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色古香的桌椅,雕刻着《三字经》的长幅排版。走进古槐街道东门社区的国学教室,传统文化读本有序摆放,居民可以与国学零距离接触。
  “为弘扬国学文化,丰富居民的国学知识,社区为居民专设了国学教室。”古槐街道东门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存义说,他们定期邀请专业的国学老师来社区授课讲解,让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国学。
  据了解,为弘扬传统文化,任城区不断加大运河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全力打造运河文化特色区,并将“推进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文化特色区”列为全区重点工作线。组织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对运河沿岸的历史遗存、风土人情和历史文脉等进行挖掘、整理,加大对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任城汉文化研究中心平台作用,做好汉文化开发挖掘,承办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四届年会。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交流活动,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推动文化走出去。组织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活动;打造传统文化宣传一条街;组织开展“榜上有名”人物评选报送、优秀传统文化调研、健康教育促进机关创建、棚改惠民巡回文艺演出等活动。
引入校园
让未成年人浸润文化滋养

  5月25日,济宁市实验初中礼堂内,掌声雷动,同学们正在观看由任城区文化志愿者们送上的一场主题为“放飞梦想·感受艺术”的戏曲演出,节目有京剧《红梅赞》、豫剧《抬花轿》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选段,也有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京歌《花好月圆》《说唱脸谱》等。
  据了解,为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提升广大青少年审美素养,任城区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在辖区内安排10余场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将戏曲常识融入到现场互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力与美学素养,更为戏曲文化传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戏曲魅力在年轻一代心中大放异彩!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在济宁市十五中初一一班的晨读课上,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任城区面向未成年人,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校园、引入课堂,探索建立起一整套德育体系的真实写照。
  为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任城区在全区各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德,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本课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全区各小学的特色意识、品牌意识明显增强,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成功创建办学特色,引导了各小学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先后承办山东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研讨会等大型活动。
  任城区以霍家街小学、东门大街小学、实验小学等为代表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等载体,以《论语》《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为主,定期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打造书香校园。同时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每周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团队活动中去,采取生动灵活的表现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课堂的内涵扩大化。利用寒暑假,开展少儿艺术辅导培训,举办了民族舞蹈、国学、书法、古筝培训班。提高未成年人的艺术素养的同时,与社会各界共同营造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道德引领
“厚德任城”让城市温暖如春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越河街道武胜桥社区的“百姓课堂”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高兴地给大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他就是任城区家喻户晓的“红色宣传员”——谢立亭,任城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优秀代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一连串荣誉记载了这位“永不褪色的先锋战士”无私奉献的宣讲历程。
  任城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各类道德模范、先模人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来,任城区先后涌现出了“永不褪色的先锋战士”谢立亭、“中国好人”金凤霞、全国劳动模范孟凡珍、“孝老爱亲模范”杨国宁等众多道德典型。以谢立亭同志命名的“谢立亭小组”发展到138个,1000多名“五老志愿者”深入基层,宣讲、倡导道德新风,成为任城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由点及面,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任城区组织力量广泛征集编写了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读本》《市民文明手册》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四德工程”教育系列教材,组织创作《道德歌》并广泛传唱。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对机关干部采取专题培训,对群众通过社会宣传,对学生运用课堂、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干部群众的“四德”教育。道德教育课堂在任城区不断延伸,在南池公园、在小区广场、在大街小巷一句句道德箴言时时展现。
  “在社区文化墙上,张贴了诸多宣传美德的警句和图画,将公共场所变成了道德教育的公共课堂。市民来到广场上、公园里,不论是晨练,还是休闲,不经意间就会受到道德的洗礼。”任城区文明办负责同志说。典型带动、深入教育、广泛宣传……一项项措施,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大家,恰如春风化雨,用社会主义道德理念滋润着任城区万千人的心田。
  按照“爱德、诚德、孝德、仁德”的标准,任城区积极开展评榜议榜活动,切实发挥凡人善举的引领作用。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全民读书月”“文明市民巡访”活动,3万多人、238支各类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城乡、街区。以“道德讲堂”为依托,开展“四德”教育、“五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目前,组建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覆盖全区的“道德讲堂”475个、宣讲队伍78个、专兼职宣讲员186人,开展专题讲座600余次,覆盖到各个群体、渗透到各行各业。
  此外,“运河讲坛”“百姓课堂”“居民说事”等活动载体,也搭建在群众身旁,成为居民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展现自我的平台。
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光彩

  7月17日,“侨聚济宁·儒学寻根”2017济宁—皮克林市首届中加友好城市夏令营走进宣阜巷非遗项目体验研学游活动在济宁宣阜巷非遗体验基地成功举办。来自加拿大皮克林市的40多位海外青少年和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80多位老师和同学共同参加了这次体验活动。
  营员们体验了面塑、剪纸、团扇手绘、陶艺拉坯等非遗项目,并观看了非遗项目展演。海外青少年和营员们纷纷表示,有机会参加这次非遗体验活动,亲身感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非常荣幸,受益匪浅,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多一些。作为年轻一代,一定要把这些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缓缓流过的古运河,浩荡不失优雅,恬静不失壮美,也使宣阜巷平添“净、静”之美,而宣阜巷展示的就是运河文化,别致的红灯笼墙,绿绿的攀爬植物,古朴的青石板街面,灯影处的非遗文化传人,洋溢着文韵墨香的“今日运河美术馆”,可以让人在红檐青瓦下,桨声灯影里,感受别样的新时尚,不一样的慢生活。宣阜巷仿古建筑与百年老玉堂一同见证着任城区的历史文化,成为人们重新认识运河之都的一个新符号。
  任城区创新思维和理念,积极将宣阜巷打造成为济宁地区非遗传承人的集合地,如今的宣阜巷内已汇集有省、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个。其中,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面塑、小铜唢呐、查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泥塑、剪纸、董氏古兵器、绣球、二人斗、落子;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个:烙画、内画、陶瓷拉坯、儒苑青陶、木雕、玉雕、传统服饰、木工制作、传统香油制作、快书、咔戏、渔鼓;新兴业态产业包括:非墨艺术设计、漫尚动漫科技、金墨艺社、奥图设计、寸山堂、锦宣堂等。
  数十名非遗传承人在此开店、授徒,剪纸非遗传承人张跃广在宣阜巷开办了培训班,他说:“非遗传承人,我更看重的应该是传承,有了传承的地方,有了传承的机会,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好这份事业的信心!”
  近年来,任城区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保护民族记忆,传承文化遗产,注重对具有任城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整理,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实地采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60余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4项、传统音乐8项、传统体育与竞技4项、传统医药2项、传统美术5项、民间民俗1项、民间传说15项。组织拍摄了非遗项目申报片13部,收集整理照片200余张。对已申报成功的代表性传承人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组织剪纸作品《中国梦》参加“美丽中国梦”中国剪纸艺术精品江苏邀请展并荣获金奖。圣绣作品《清明上河图》长卷和《百猫图》长卷分别在当代艺术成就展、中国海峡两岸博览会、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得金奖。翟桂芝老人制作的绣球曾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面塑、董氏古兵器、泥塑制作、小铜唢呐以及中国华拳、任城李氏查拳、昆化太极拳等非遗项目也各展风彩。
  截至目前,任城区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1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50项。其中《面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刚已入选第四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并荣获2013年度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传承人;《二人戏逗》李昭灿、中国华拳迟新建等2人入选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董氏古兵器制作手工技艺》荣获2013年度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习所称号。

  (本版照片由杨国庆、高磊、王昊、朱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