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凝心聚力二十载,济南荣登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省会榜首

创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2017-11-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申 红 张鹏程

  20年风雨兼程,坚持不懈;20年砥砺前行,坚韧不拔。这种被济南市民誉为“脱胎换骨”般改造的动力之源,只有两个字:“创城”。
  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济南位列省会城市榜首。这块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既证明了济南的不懈努力,更回应了市民的殷切期盼。
  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创城是为谁而创?我们是为市民而创,创建是为民、创建要靠民、创建不能扰民。”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一语点明济南市创城理念。他表示,济南就是要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使城市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环境发生变化,精神面貌发生改变,文明素质得到提高,让市民能在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中生活,“让大家生活在这个城市中,有一种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感到幸福指数提高。”
  济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遵循着“为民、靠民、不扰民”这个理念,通过创城,济南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济南市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的8.8%,以8.3%的增速居第二位,取得了2000年以来的最好名次;近日,一篇发表在《国家治理》周刊上的人民智库研究员文章显示,济南在国内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安全城市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成为全国最安全城市之一。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济南700万市民的生活正越来越美好。
为民靠民不扰民
便民利民还绿于民

  创城之路,困难重重。生活环境建设是文明城市考核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长期以来,违法建设是城市管理一大难题,不但非法占有土地,更阻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
  去年底,济南市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全市“拆违拆临”专项行动。采取“先公后私”“先政府后百姓”,涉公违建先拆的原则,敢于啃“硬骨头”,做到有违必拆。
  “对拆出的土地要‘以建绿为原则、不建绿为特例’,要做到还绿于民、还路于民、还利于民。拆违拆临不单是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它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为的是给城市留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给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王文涛在调研拆违拆临工作时说。
  整个济南市多部门多单位联合行动,克服困难,攻坚而上。山师东路沿街264户、吉祥商街192户违建门头房,饮虎池街烧烤一条街,以及国华美郡261户、锦绣川水库等周边上百栋违建别墅,都被一一拆除。今年以来,济南市共拆除违法建设6万余处共3146万平方米,并全部绿化美化。建绿透绿竣工面积18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如今,行走在济南街头,抬头看天,雾霾悄然隐去,碧空如洗。低头看地,环境干净整洁,道畅路通。道路两旁,违章建筑不见,绿化带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今年以来,济南共整治“空中蛛网”1.6万多公里,城市逐渐露出“最美天际线”;整治背街小巷263条,大量违建街道、老旧社区旧貌换新颜,市民的幸福感直线提升。
  济南市在抓好市容建设的同时,不忘抓好民生保障。最大限度保障广大被拆商户的民生利益,分类帮扶,让商户有更多就业选择。“之前拆违通知下来后,抵触心理很大,担心日后的生计问题。现在好了,不但摊位政府给安置好,还给我免了一年的租金,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历下区山师东路街道的一处违建商业门头房商户宋夏说。
  同时,济南市同步做好拆违后的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400多家放心早餐直营连锁店、200多家便民肉菜店、大量早餐车,更有移动“菜篮子”直通车开进社区,市民在网上就能轻易搜索到全市便民服务地图,查看便民设施点位。
  “我们要持之以恒抓市容环境整治,继续推进露天烧烤以及杆线整治,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持续深入地开展拆违拆临工作。”济南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吕灿华表示,创城工作要保持常态化,坚决不能让工作出现反弹回潮。
  拆违拆临,绝不是一拆了之,而是将市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市容建设的美好成果惠及广大民众,让市民共享优美的公共环境,还给市民洁净、整齐和美好,不断增添城市幸福感。
“济南式”过马路
已成文明城市招牌

  路口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清晰的标志标线、完善的交通设施、规范的交通秩序,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最直接的体现。
  为改变交通秩序差、行人与非机动车不遵守信号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从5月份开始,济南开展路口秩序整治,在主要路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抓拍、处罚并曝光;违法行人和违法驾驶人查实所在单位属于文明单位的,将作为扣分项纳入文明单位的考核评比。
  多重努力之下,路口秩序整治的效果立竿见影。以前的杂乱无章,变成了现在的秩序井然——不闯灯,不越线,绿灯通行,斑马线前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互相以礼相待。目前,济南路口行人、电动自行车违法和机动车不让行人斑马线违法率分别下降28.6%、36.7%和79.3%。“济南式”过马路已经成为文明城市的招牌。
  在济南,随着创城工作的推进,不仅是交通路口秩序得到大提升。10月份,据“滴滴出行”统计,济南已经退出全国十大最堵城市,“治堵”成效也逐渐显现。
  近几年,济南交警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编制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采用交通仿真技术,对旅游路、经十东路等165处信号灯路口的信号配时进行精细化调整,对英雄山路等12条主要道路绿波带进行了动态优化。
  同时,济南在国内首创了“逆向可变左转车道”, 
  (上接第一版)在市内主要道路上设置了公交专用道、港湾式停车站点、机动车专用车道、路口左(右)转车道、机动车调头车道、公交车禁停区等交通安全设施。其人性化、科学化的交通设计,既借鉴了发达国家城市交通管理的经验做法,又考虑到我国城市平面混合交通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平安和谐的管理理念。
  “人是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一切都应以人的权利和利益为最高原则。”济南交警支队支队长曹凤阳一句话概括了济南交警的治堵新理念。
  “现在路口面貌真是大变样,车、人互相礼让已经成为常态。”一位在经十路与舜耕路路口执勤的交通协管员开心地说,“文明城市,文明路口,看着济南一步一步变得更好,我们打心眼里感到自豪。”

    全民参与 创城永远在路上
  多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各自平凡的人生之路上,展示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风貌,这些“凡人善举”,感动着这座城。
  36年如一日,从19岁的青春年少到55岁华发已生,为了一句“爷爷,您跟我走吧,我来养活您”的承诺,她倾心照顾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瘫痪孤寡老人。如今,提起下岗女工房泽秋,泉城仍为之动容。
  为守护山林毅然放弃稳定舒心的工作,上山当了一名没有工资的护林员。自带领乡亲们把黄石山从一座荒山变成绿林那时起,便倔强扛起守林的重担——数十年来,济南平阴县东阿镇村民宋立洪始终如一,在默默奉献中守住一方美丽。
  在济南,像房泽秋、宋立洪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济南市成立了5600余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人数达63万人。在各个公共场所、景点景区和服务窗口,这群“红马甲”“红袖章”的忙碌身影和微笑脸庞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风景。
  济南还组建千人“旅游啄木鸟”队伍和万名旅游志愿者,宣传城市文明,改善济南整体旅游环境。其中一位“旅游啄木鸟”吴明,为了不耽误创城巡访进度,在炎热天甚至带着在家没人看护的小孙女去巡访。
  文明善举举手可及,人人都可以实施。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都不是局外人。在济南,随处可见一个个细微的善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扶老人过马路、不乱扔垃圾、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公共场所不吸烟……无数个微小的文明行为,都为整个城市文明的提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近年来,济南共有30人当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6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他们用爱心和付出诠释着大爱无声的美德,注解着文明的真正含义,促进济南城市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常态化。济南大力推动文明行为立法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明行为大讨论”,并于日前下发《关于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意见》,将创城标准转化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常态长效工作目标,巩固提升创城成果。
  城市,因文明而更美丽。人民,因文明而生活更美好。文明城市的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济南,文明城市的创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