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域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2017-11-03 作者: 周忠高 来源: 大众日报
  □周忠高

  党的十九大的最大亮点和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需要我们全面准确理解、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因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回答我国事业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提出来的
  事业发展呼唤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极为重视理论创新,在近百年的党的奋进历史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正确解答不同阶段时代课题的科学思想理论,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推动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又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掌控战略大局,敏锐把握战略机遇,沉着应对困难挑战,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升华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意愿、植根伟大实践、不断探索创新的时代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用“8个明确”、“14个坚持”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核和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依法治国总目标、强军目标、大国外交目标、最本质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等思想内涵,提出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和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就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思想的形成,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淬炼升华,又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借鉴了世界优秀文明的有益成果,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理论渊源,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大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创新。这一科学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和目标一致性,都沿袭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理论脉络和价值导向,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这一科学思想的创立,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指引“中国号”巨轮奋进航程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的社会形态、历史时期、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内涵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用“新时代”一词确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进程的精准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迎来的发展飞跃、光明前景,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态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和人类提供的途径、选择、智慧、方案等方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状态。从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等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还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敏锐眼光和科学方法,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层次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依据和理论逻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规范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条件下,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已经改变了昔日“落后的社会生产”的面貌,当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党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如何完成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伟大”给出了明确回答,那就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是总目标和源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基础和根本,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和保障,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途径和抓手。“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内在逻辑关联的有机整体,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论述,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历史任务与责任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伟大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科学确立并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首次提出并经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规划从1981年到21世纪中叶,分别解决温饱问题、基本实现小康、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解决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提前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2010年、建党100周年和建国100周年的发展目标作出规划,对“三步走”设想进行细化。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再完善,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并首次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作了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提出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涵盖近期、中期、远期的新目标,既宏伟又符合实际,既明确任务又指明路径,体现了科学缜密的战略谋划,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延续和演进,是一个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科学安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自第五部分到第十二部分,从战略、方针、原则、政策、要求、举措上,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历史时期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全面部署。经济建设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政治建设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文化建设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社会建设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快生命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同时,还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这些部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具体安排,贯穿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从卓著成效、历史使命、基本方略、面临形势、目标任务、方针政策、重大举措等方面,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地位和怎样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复杂形势,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8项重点任务,从政治、思想、干部、组织、作风、纪律、反腐、监督、本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战略谋划和部署。特别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些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系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