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首届茂腔文化艺术节开幕

200多年“老腔”出新戏

2017-10-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张 鹏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吕光玉 徐春光 

  10月27日,由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山东省(诸城)首届茂腔文化艺术节在诸城开幕。来自诸城及省内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密、五莲、胶州等5个县市区的10家茂腔艺术剧团的名家名角、茂腔新秀,在为期6天的展演中演出《张郎休妻》《梁山伯与祝英台》《姊妹易嫁》《失却的银婚》等10台传统和现代新编茂腔戏,为当地群众奉献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当日晚,在诸城市密州宾馆大礼堂,800人的坐席挤满了近千人,还有300多名观众等在门口仰头观望。由诸城市舜龙艺术团演排的大型现代茂腔戏《失却的银婚》作为开场剧,就赢得了满堂彩,而这出戏,从排练到巡演,有的观众已经看了9场仍兴致盎然。
  结婚25周年为“银婚”,剧中主角薛桂春却没能与结发妻子过上银婚,《失却的银婚》讲述了官员薛桂春从“薛青天”蜕变为“大贪官”的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反腐题材作品,利用传统的茂腔结合现代舞台元素打造而成。作为首届茂腔艺术节拉幕之作,《失却的银婚》以情感人,赢得现场茂腔爱好者的赞誉。
  诸城是著名的“茂腔之乡”,在当地传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此后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区,经历了“本肘鼓”“冒肘鼓”和“茂腔”三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一次艺术的提高与进步。作为茂腔的起源地,诸城对茂腔形成及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先后涌现出王仙梅、陈艳琴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当时民间有“三天不喝水,也要看王仙梅”之说,由此可以看出老百姓对茂腔的热爱。本次艺术节还将组织召开茂腔文化艺术研讨会暨茂腔艺术发展与创新座谈会,梳理茂腔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茂腔艺术的繁荣和兴盛提出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设性意见。
  “目前诸城共有19家茂腔艺术团,大小庄户剧团近百个。去年,《失却的银婚》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实现了诸城茂腔在这一国家级奖项上零的突破,今年又成功申报了‘山东茂腔《罗衫记》表演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促进了诸城茂腔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诸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永福介绍说。
  每逢周末,在诸城超然台、沧湾公园等广场,经常聚集着一群茂腔票友,他们操持着各种乐器,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地演唱,抒发着自己内心的艺术心声。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市开展“一年一村一场戏”活动,积极组织专业院团挖掘、排演地方传统戏曲茂腔,共演出30余场。发动全市17家小型剧团从业人员近千人,送戏下乡4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张积强说:“茂腔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茂腔艺术繁衍壮大,需要培养一批潜心研究地方戏曲艺术、德艺双馨的专门人才;挖掘、整理一批珍贵的地方戏曲史料,创建一批地方戏曲剧目创作中心、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中心、地方戏曲艺术传播普及中心和地方戏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心,逐步建立地方戏曲艺术生态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