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综合

诸城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群众参与

文化“百家宴”引来34万观众

2017-10-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张 鹏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徐春光 邹晓燕 

  七位60多岁的老人一聚,有吹、有弹、有拉、有唱,一场茂腔戏就开始了。
  10月19日,在诸城市昌城镇为民服务中心,趁玉米刚刚收完的空闲,星火茂腔剧团的几个老伙计凑在一起,排练起新改编的剧本,他们打算把歌颂城镇新变化的脚本用茂腔演绎出来。
  刘炳武是镇上星火茂腔剧团的党支部书记,此前是新奥燃气公司高管。退休后,加入到剧团,他希望能够借用自己的经营思维把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并推向市场。小小剧团28个人,80%都是在家务农的老人,却能够在社区连续演出十几场不重样。
  “对茂腔的传承,我们靠着热情来做,也常常遇到难题。”刘炳武自掏腰包为剧团买了5辆车,还有演出服和道具。可是,排练场地却让他犯了愁,“剧团没有固定排练场所,随意找个空场就练一阵。冬季农闲有空,可是天气又太冷出不了门。”
  获悉剧团的难处后,昌城镇党委主动腾出文化教室,在闲置时提供给剧团排练,录播教室可以随时使用,用于剧目录制等。因为党委政府重视,星火茂腔剧团排练出20多场剧目,每个社区演出一场,场场爆满,得到居民好评。
  鼓励社会人员参与文化事业,这是一项开放政策。诸城市注重发展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团队和非遗传承人队伍,通过口耳相传,增强社会对文化工作的美誉度。为更好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当地还专门制订《诸城市文化志愿服务实施方案》《诸城市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发证的文化志愿者470人,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与此同时,对群众喜闻乐见的竹板快书、古琴、茂腔、东路大鼓等非遗资源,加强开发与利用。举办古琴雅集和茂腔、竹板快书、东路大鼓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文化名市”建设为统领,今年以来,诸城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重点围绕文化化民、文化乐民、文化利民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努力提升群众的文化满意度和幸福感。
  诸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国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首先在昌城镇试点,逐步推广,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一体化建设。为了完善提升市级场馆,该市图书馆实行改扩建工程,投资3000万元,用于图书馆的改建扩建和内部改造提升,扩建后的图书馆总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可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对镇街(园区)和社区文化设施进行针对性改造提升,除14个重点提升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外,全市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省级二类以上标准,为群众文化娱乐提供充足的场地设施。
  文化系统窗口为社会提供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今年以来,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超然台共接待群众113万人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对7个存在开放不正常、无人管理等问题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时督促整改,对接镇街,安排固定的管理人员,确保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常开放。
  9月27日晚上,一场大舜文化节开幕式晚会亮相诸城,这是该市首次通过市场举办这项最大的文化活动。4000多张门票被抢购,还有不少居民通过微信直播同步观看,当晚就出现了34万人同时收看的盛况。
  “晚会有歌舞、曲艺、杂技等15个节目,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开场舞《大舜之歌》融入朗诵和古琴等表演,还有新板快书、肩上芭蕾等,喝彩不断。”主办方诸城红红火火庆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倩倩告诉记者,用市场的运营方式更符合观众口味,地方文化遗产也能尽多搬到舞台上,像是一桌喜闻乐见的“百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