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

金融服务实体与普惠力度创新高

2017-10-25 作者: 王新蕾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我省金融业如何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普惠金融如何为人民带来美好生活,区域金融改革进展如何,风险防控如何行之有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逢民就我省金融业发展情况接受了采访。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持续居于历史低位

  记者:近5年来,我省金融业发展迅速,请简要评析一下我省金融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周逢民: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全省金融业科学把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金融工作主题,认真执行金融调控政策,改进金融管理与服务,强化改革创新,加强风险防范化解,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全省金融业把贯彻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放在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上,全面深化银企合作,在全国率先在全省范围建立银企对接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记者:近5年来,我省金融业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力服务实体经济?
  周逢民:5年来,我省金融业不断加大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规模。截至2017年8月末,全省贷款余额6.9万亿元,5年间增加2.8万亿元,年均增长11%,高于同期GDP增速2.7个百分点。5年来,社会融资规模每年增量均在7500亿元以上,合计增加4.3万亿元,较上一个5年增长17%。
  5年来,我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居于历史低位。银行贷款利率从2012年的7.5%左右降至2017年的5.5%左右,长时间保持在历史低位。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更为显著,从2015年相关统计开始时的7.8%降至2017年8月的6.1%,降幅分别超出大型和中型企业1.1个和0.1个百分点。
  5年来,我省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人民银行充分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结构导向作用,5年来累计发放再贷款1500亿元、再贴现1100亿元左右,对农村商业银行等实行比国有银行低2—5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可贷资金800亿元以上。全省小微企业与涉农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年均增长13.4%和11%。金融扶贫成效显著,自2016年启动该项工作以来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8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59万人,现有条件下的扶贫金融需求基本满足。
  5年来,我省金融产业对GDP增长贡献显著提升。2016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3385亿元,在GDP中占比5.1%,较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金融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
达到历史新高度

  记者:在提高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方面,我省金融业有哪些长足发展?
  周逢民:全省金融业坚持普惠发展理念,以农村、小微企业、弱势群体等作为攻坚领域,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基础金融服务,对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历史新高度。
  现代支付体系加快向农村延伸。现代化支付系统接入全省10124家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77%,较2012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取得重大突破,相继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与手机支付3个全覆盖。非现金支付工具快速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金融IC卡从无到有,发卡量近2.2亿张。
  现金服务水平显著改善。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范围现金全额清分,实现所有银行柜台及自助设备对外付出现金冠字号码可查询追溯,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大幅提升。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实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各市县全覆盖,16个市建立人民银行与法院或仲裁机构间的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在农村建成1.5万个金融消费维权联络点,开展多层次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大幅提升。
  涉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经常项目管理基本实现“零审批”,资本项目取消了直接投资、外债和跨境担保等项下绝大部分行政审批,全面实现外汇管理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受理。深入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程度极大提高。
  记者: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业务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度愈加强烈。我省金融业如何推进金融信息化发展?
  周逢民:目前,我省金融征信体系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以全国统一联网征信系统为基础、各地自主开发的地方征信数据库为补充的金融征信体系格局,实现了17个市地方征信数据库全覆盖,有效缓解银行与三农、小微企业间信息不对称。
  同时,国库信息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全面上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二代、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一系列信息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即可纳税、预算收入直达入库、预算支出即时到账;创新国库服务民生措施,国库直接支付业务范围拓展至水库移民、社会保障等8大类424项,消除资金到账慢、被挤占挪用等风险。
深化改革与防控风险两手抓
  记者:目前我省区域金融改革取得了哪些创新突破?
  周逢民:全省金融业深化改革创新,既认真落实“自上而下”的全局性金融改革,也主动开展“自下而上”的区域金融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组织体系更加丰富。在全国第四个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实现股东主体涉农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和股本构成民营化。在全国唯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全省330余家合作社为2.3万名社员提供2500笔信用互助业务。稳步发展互联网支付机构,建立4家法人互联网支付机构。稳步发展征信机构,建立9家法人企业征信机构和3家法人信用评级机构。
  直接融资飞跃发展。5年来,174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197单、1.23万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完成公司制改造,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山东成为全国较少拥有2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的省份。全省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从2012年前的10%以下上升到2016年的24%。
  金融产品创新亮点纷呈。全省13个试点地区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贷款余额突破50亿元,居全国前列。2016年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扶贫社会效应债券。在全国唯一开展从韩国银行机构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试点,30多家企业融入人民币资金50.9亿元。
  记者: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方面,我省金融业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周逢民:坚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完善金融安全网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努力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施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将银证保金融机构、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以及重点风险企业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基本摸清风险底数。全面落实存款保险制度,将全部法人银行机构纳入保险范围,增强存款人对银行机构的信心。采取有效措施处置一批风险点,在重点地区配合打响金融风险化解歼灭战,推动重点核心企业债务合理重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建立逃废金融债务综合防控惩戒机制,拓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渠道,支持法院开辟了金融案件快立、快审、快判、快执“一站式通道”,有效增强了山东金融体系抗风险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