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2017-10-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大街街道:打造首席技师高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周村区大街街道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培育模式,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和鼓励各类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打造街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工匠精神”引领,技能人才璀璨。围绕辖区产业定位和发展要求,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发挥知味斋大酒店、周村宾馆等龙头服务企业引领作用,在辖区企事业单位范围内,遴选具有示范作用且技艺精湛、贡献突出的技师,推荐申报省、市、区首席技师,搭建起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先后推荐申报成功山东知味斋餐饮娱乐公司行政总厨闫晓兵、周村宾馆的李光耀2名省首席技师,周村嘉周宾馆的张鹏、孙慧丽和知味斋餐饮娱乐公司宋学峰3名市首席技师及李丙江等3名区首席技师,引领街道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选拔管理首席技师是大街街道实施“人才强街道”战略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事业凝聚人才,通过发展造就人才,让高技能人才有作为、有荣誉、有地位,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魏德志)


八陡镇:改革创新打造人才和技术高地
  今年以来,博山经济开发区八陡镇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秉持开放理念,广聚天下英才。设计规划“一镇一业一院”的发展思路,突出重点,聚焦聚力,围绕“推动产业高端化、提升产城融合度、增强创新驱动力”三大主攻方向,推动新型材料产业高端集聚、高端发展,打造人才和技术高地,实现八陡镇域经济的高位崛起。
  科技和人才是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八陡镇不断开拓思路,建立起更加灵活的引才机制,聘请高端人才。为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推动一体化发展,八陡镇多次与当地传统产业契合度高的齐鲁工业大学进行对接,采取把院士、教授请到家门口的方式,打造人才和技术高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推行柔性引才用才模式,让高端人才“引得进”,秉承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八陡镇在激活本土人才的同时,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以灵活的方式引进高适用、高匹配人才,依靠高端人才抢占产业高端。
  通过多次洽谈对接,目前,八陡镇已确定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筹建国家级“中国日用玻璃研究院”,通过设立技术研究院、晶体材料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方式,聘请世界一流专业人才入驻,坚持以高科技打好创新转型攻坚战,坚持以新创意打响市场攻坚战,实现日用玻璃企业的华丽转型。
  (马景阳 苗莉萍 张丛丛)


峄城:民生新举提升百姓幸福感
  □张大东 张维 张洁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山水园林城生机尽显;庄户剧团、广场舞、秧歌队,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火如荼;医疗保险、新农合、重点人群免费查体、医生上门签约服务……在枣庄市峄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凸显区委、区政府主动担当的“健康之区、幸福民生”正悄然形成,成为开启幸福城乡之门的“金钥匙”。
  峄城区以省定扶贫标准以下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对象,以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医疗卫生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加强“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到2020年扶贫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推动扶贫工作向纵深开展。
  在对原有患93种疾病的贫困人口开展“八个一”工程的基础上,将实施范围扩展到全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为所有贫困人口提供确定一所定点医院、明确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一份承诺书、制定一张健康卡、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建立一个健康档案、组织一次健康会诊、发放一张健康明白纸的8项服务。同时,峄城区组建重大疾病临床诊疗专家组,加强对定点医院技术支持与指导,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集中救治。目前,已完成“八个一”工程4988人,分类救治4988人。对住院治疗的,所在医院对CR、MR等大型设备检查费和化验检查费给予医保个人自负部分30%的优惠减免等惠民政策。今年1—8月份,全区各医疗机构“两免两减半”共减免42353元。
  探索区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预约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2018年,全区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不出区”。贫困人口在户籍所在地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结算时,系统自动计算出基本医疗保险保险额、居民大病保险报销额、医疗救助额、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赔付额和个人自付金额,个人只需负担医保统筹自付费用和报销范围外费用,其他合规费用分别由人社部门、民政部门、保险公司、卫计部门协调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先行垫付。
  峄城区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稳定就业实现脱贫的对象发挥政策性兜底扶贫作用,逐步实现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以消除绝对贫困对象。自开展低保工作以来,该区共调整提高低保保障标准10次。现行城镇居民保障标准440元/人月,人均补差标准272元/月;农低保保障标准3400元/人年,人均补差标准142元/月;1—8月份,全区共发放低保金2424.72万元。为助推扶贫工作,低保标准即将再次调整,与脱贫线平行。采用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联动的方式,通过部门信息核对、入户核查、邻里走访、民主评议、公示等形式对低保对象进行年审复核。综合考察其家庭财产、家庭收入及共同生活成员等情况,对低保、低保边缘对象进行分类,完善分类管理机制。截至8月底,全区取消城乡低保568户、952人,新增258户、752人,全区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3640户、18839人。向编办申请成立峄城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继续实行申请低保家庭经济收入核对制度,对新申请的家庭,镇街民政办入户调查后,还要求区民政局两名低保工作人员再进行100%入户调查;坚持新申请或已享受低保人员的民主评议;对区、镇(街道)民政干部以及村(居)两委成员近亲属符合低保条件的,一律实行备案制度。
  “大班额”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化解?峄城区把化解大班额作为全区教育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统筹推进。
  峄城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累计筹集拨付资金1500万元,用于化解大班额项目建设,制定了建设资金拨付奖惩办法,根据镇街工程开工率和竣工率排名,相应增减拨付比例。拨付资金1325万元,用于城区新建学校征地补偿工作。同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在做好融资需求报告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基础上,争取邮储银行、国开行批准贷款项目18个,贷款额度2.95亿元。目前已到位额度4454万元,已使用额度1989万元。对城区新建学校,引进央企中电建集团采用PPP模式建设,有效化解了银行融资到位难问题,确保既能“赶进度”又能“保质量”。
  加大招聘力度,创新师资解决办法。2016年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了编制核查,共核定教师编制3892个,为中小学教师整合出编制729个,同时积极对上争取,获得市周转编制300个。2016年分两批招聘教师250名,其中首次招聘的30名教师已进入工作岗位,第二次招聘教师220名已完成选岗工作。今年首批招聘的180名教师已完成面试工作。对全区834名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临时聘任教师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极大化解了师资招聘压力。
  截至目前,峄城区化解大班额51个工程项目,除实验学校、实验二小、实验三小等3个城区新建项目和枣庄一中东西校、吴林中学等3个改扩建项目外,其余项目全部竣工或主体完工,累计开工34.3万平方米、竣工22.9万平方米。

  健康保健送社区              □孙启路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