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地人留恋、外乡人向往”打造四省交界中心城市

菏泽:一座年轻城市的青春宣言

2017-09-29 作者: 吴宝书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本报通讯员 张啸 苏龙生
  
  菏泽,历史悠久,古为伏羲桑梓、尧舜故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菏泽,又很年轻,从2000年6月撤地建市,到今年只有17岁,正当青春韶华。
  这是一座有着“花海、水邑、林海”美誉的城市。每年4月,满城的牡丹盛开,“中国牡丹之都”惊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赵王河、护城河绿水绕城,十多处湿地公园芳草萋萋;菏泽是我省第一个平原绿化达标市,中国林交会每年9月都在这儿举办。
  这是一座经济加速发展的城市。5年来,菏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群众收入增速、进出口增速等指标连续独占全省鳌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这是一座基础设施全面突破的城市。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和内河航运工程加快推进,图书馆、火车站改造升级,世界上重量最大的转体斜拉桥丹阳立交建成使用,城市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60辆,4000辆公共自行车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电商产业异军突起,去年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全民创业日益活跃,返乡创业人数两年达7万多人,去年新增市场主体35.7万户。
  生活在菏泽,时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可喜变化。9月16日,提升改造一新的东方红大街投入使用,这条菏泽人心目中最著名的商业街,曾因交通拥堵、脏乱差问题严重而让人爱恨交加,如今人行道上铺装了大理石,地下雨污管道分流,亮化路灯、街道景观焕然一新。不变的,还是如往日一样繁华热闹。
  一条街道的变化,是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5年来,一条条道路在拓宽延伸中拉大城市框架,一座座桥梁飞架河流、铁路,几十条断头路被陆续打通,城区路网的“主动脉”“毛细血管”开始疏通完善,城市建设的陈年旧账逐步在还清。
  棚户区改造是菏泽城区建设的亮丽一笔。今年菏泽棚改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截至9月19日,今年122个棚改项目已经全部启动,征收完成率98.7%,开工率达107.7%。随着棚改的快速开展,仅菏泽市区今年利用棚户区改造就腾出土地3万亩,计划打通断头路50条,新修道路60条,新建学校50所、医院10处、公园8处。棚改促进新型城镇化、推动新旧动能转化的作用不断凸显。
  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秋高气爽时节,赵王河沿线绿水黄叶遥相呼应,一条红绿相间的彩色渗水性混凝土跑道在河的两岸蜿蜒曲折。这条全程33.85公里的城市休闲健身绿道,是今年菏泽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每天早晚在这条“绿道”上舒展筋骨,已经成为许多菏泽居民的生活习惯。今年年初,菏泽确定了24项民生实事中,休闲健身类项目占比超过一半,涉及青年湖公园改造提升、青少年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体育公园规划建设等,目前绝大多数项目已经完成预计进度。
  今年9月5日,菏泽全市城市工作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提出要把菏泽打造成“本地人留恋、外乡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区域中心城市,到2020年,菏泽要初步建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市,以崭新面貌迎接撤地建市20周年。到2030年,建成四省交界地区最具增长动力、最具发展活力、最具独特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这是这座年轻城市的青春宣言!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未来让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