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效生态定位深化改革简政放权

资源城市多元产业协同发展

2017-09-26 作者: 魏东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魏 东 李 明
   本报通讯员 姜晓玲
  
  黄河奔涌入海,东营志存高远。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的城市,东营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效生态基本定位,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精准发力简政放权,不断加大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度,探索出一条多元产业协同发展之路。
以“新”立业
产业加速转型

  “我们公司独立研发的10余款新能源车型,已被列入国家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和《节能与新能源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目录车型》。”9月17日,山东吉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任房德顺对记者说。自主研发是该公司的制胜关键,他们拥有80余人的产品研发团队,并取得了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创新是转型之魂,对一个工业经济占主导的城市尤其如此。新常态下,东营更加坚持高效生态基本定位,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实现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和经济多元发展。
  传统产业去产能和上水平“双管齐下”,东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促其向产业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升级。围绕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集群,扶持创新、检测、展销、物流和协会“4+1”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山东省有色金属研究院、石油装备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行。建设了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等3个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和7个省级检验中心,正在推进建设国家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广了“子午胎生产动力循环节能系统”等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并投用了超深井石油钻机等一批世界先进技术成果。
  为强化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支持,东营市出台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推动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培育品牌,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财税链融合发展;设立了6000万元的“互联网+工业”、创新发展和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等专项资金,推动工业提档升级。
  “四新”“四化”是培育新动能、新兴产业的关键。东营市新认定市级科技型企业16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80亿元,占比达35.5%。设立了2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帮助111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7.1亿元。
以“改”促活
建优质营商环境

  今年东营有18家民营企业入围2017年中国民企500强榜,占全省的近1/3,是山东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为此,东营市不断深化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近年来,东营探索实行干部驻企联络、部门联系企业的“双联”制度,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确立了“企业按规章行事,干部按规矩办事”原则,对企业既精心服务培育,又依法从严管理,取得了“企业有所需,干部有所为”的良好效果。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的改革成效明显。东营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以来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209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6万户,同比增长16.5%。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植了一批新型市场主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整合设立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计划、科技金融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出台办法实施分类管理;推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科技金融企业库、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一池一库一平台”建设,构建了科技金融融合模式。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237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
以“开放”促发展
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近几年,东营抓国家开放发展战略,推进全方位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密集寻求对外合作,东营市“朋友圈”不断扩大。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率队先后到北汽集团、中华慈善总会、首创集团对接项目、推进合作;东营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临空产业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中铁与东营市人民政府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东营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部推进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东营市自今年5月份部署开展新一轮招商引资,在快步“走出去”中引进来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与商飞公司、北航合作发展航空服务业;与中海油、胜利油田三方共同出资新注册公司,合作开发渤海南部海域油气块;东营市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方共建北航东营飞行学院;与英国萨里大学等战略合作正在加快推进;与科技部签约共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签约共建黄河三角洲研究中心;新设立了1家院士工作站,2个海外技术转移及人才引进工作站。目前全市在谈央企24家,推进合作项目28个。
  越来越多的“东营身影”也在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东营市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不断增长,山东科瑞集团、东营和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借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营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区等开放平台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