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总结归纳十几万人的数据,对18到40岁年龄段的人走路特点了如指掌

“神探”吴洪湃:看足迹解悬疑

2017-09-23 作者: 李子路 张依盟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子路 张依盟 刘冠伟 报道   吴洪湃向记者介绍凝结了自己几十年心血的理论足迹学的研究成果。
  □ 本报记者 李子路 张依盟
    本报通讯员 刘冠伟

  2014年7月,临沂市兰山区发生一起室内凶杀案。在法医推断的作案时间内,警方仅发现1人进出现场的监控视频,然而室内却出现了拖鞋和运动鞋两种血足迹。到底是几人作案,成为本案侦破的一个难点。
  此时,已经24个小时没合眼的吴洪湃想到京剧演员穿上跷鞋走路会左右摇晃,形成特殊的足迹,凶杀案现场的足迹特征不就像跷鞋走出来的吗?于是,吴洪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犯罪嫌疑人进入现场时,穿着运动鞋又套上死者家的拖鞋,作案后脱下拖鞋,从而留下两种足迹,实际上是一人所为。后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吴洪湃告诉记者,这是他33年警探职业生涯遇到的最难的一起案子,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多年来,经他鉴定成功的类似案件不胜枚举。身为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副调研员的吴洪湃,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物证鉴定专家。
因观察别人走路特点
常常被误解

  33年前,吴洪湃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部门从事足迹检验工作。跨专业就业,对吴洪湃来说是个不小挑战,一开始他连最基本的术语都看不懂。吴洪湃采用笨办法,将当时能找到的有关足迹检验的资料全部找来,白天工作,晚上回家抄书,周末还去省图书馆学习。经过这样的“恶补”,他说“再看那些术语就觉得很顺了”。
  足迹是在犯罪现场遗留最多的一类痕迹,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警探,就必须过足迹鉴定这一关。
  1992年冬天,省公安厅附近的一条马路开挖管道,路边的新土被踩碎后能留下清晰的足迹。吴洪湃如获至宝,利用上下班时间对土上形成的各类足迹反复分析研究。由于太过投入,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天黑才回家吃饭,经常引起市民围观。
  有一次,吴洪湃模仿一位老人走路,被发现后,老人用拐杖指着他气愤地说,“孩子,你也有老的一天!”吴洪湃赶紧向老人解释,希望得到老人谅解。
  另一次就不那么顺利了。吴洪湃跟在一位女士后面学她走路,女士转身开口就骂,围观群众也都投来鄙夷的眼神。吴洪湃顾不得解释,带着歉意“落荒而逃”。
  为了观察小朋友走路的特点,吴洪湃经常和小学生一起玩耍,跟他们成了朋友,却引得行人纷纷侧目,很多人走路都躲着他。一个三年级小女孩的妈妈看到这些,非常紧张,赶紧带着女儿离开了,临走还一遍遍叮嘱女儿,离他远点。
  工作中受的委屈吴洪湃总是藏在心里。他说:“有些事你没法解释,我说我在工作大家相信吗?这些事想起来很心酸。”
定量解析各年龄段
足迹特征形成机理

  2008年夏天,吴洪湃送儿子上高中。他看着儿子走路一窜一窜的,又看见远处小孩也是这么走。吴洪湃一下子有所悟,接着大跳起来,跪在路边草地上,用拳头狠狠地捶着草地,声嘶力竭地喊,“我知道啦,我知道啦”!
  吴洪湃喜极而泣的样子把儿子吓坏了。来不及解释,他迅速找到一截树枝在草地上划拉起来,一会功夫,一条20岁左右的人的走路曲线成形了。说到这里,吴洪湃再度哽咽,他告诉记者,“为了这张图,我被困扰了十几年,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现在,吴洪湃对18到40岁年龄段的人走路特点了如指掌。他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足长相同的情况下,个高的人腿长、躯干短,正常行走时步幅大。相反,足长相同的情况下,个矮的人腿短、躯干长,正常行走时步幅小。”
  别小瞧这短短几十字的结论,这背后是对十几万人数据的总结和归纳。2012年,吴洪湃和课题组的学术专著《理论足迹学》出版,定量解析了各个年龄段足迹特征的形成机理,完成了足迹特征形成解析理论研究,最终取得了对18至40岁之间的人体行走视频分析年龄误差不大于两岁的结果。他的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创根据人体行走步态
分析年龄方法

  “我们搞物证鉴定的,不靠科技进步绝对不行,要注重与时俱进,适应破案新特点。”吴洪湃说的新特点,指的是视频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吴洪湃以足迹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在全国首创了根据视频中人体行走步态分析年龄的方法,在全省许多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腊月二十八,滨州发生一起ATM机爆炸案件。警方锁定的第一名犯罪嫌疑人在30岁左右,而吴洪湃坚持认为其只有20岁。经过再次排查,最终确定的犯罪嫌疑人是20岁零5个月。
  2015年6月18日,临沂市郯城县发生一起持枪抢劫金店案。吴洪湃认真比对分析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视频,两天两夜没有睡觉,最终确定的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只和估计结果相差7个月。
  “这种判断不是轻易就能下的。”吴洪湃说,“我要对我说的话负责,如果我判断错误,就是方向性错误,会耽误宝贵的破案时间。”
  吴洪湃研究案件到了痴迷的程度,经常半夜把爱人推起来,告诉她自己最新的想法。他总说,虽说破案如同捅窗户纸,但关键是你先要找到窗户在哪。
  2003年,吴洪湃受命组建全省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他没有吃老本,而是带领年轻人一起攻关。那段时间,吴洪湃常跟年轻同事互相比着学。他说:“你们都比我年轻,我都不叫难,你们怕什么?”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现在回忆起来,吴洪湃还特别兴奋,记得当年领导特意安排宰了只羊好好吃了一顿,就像打仗回来以后慰问战士一样。
  课题组再接再厉,针对指纹比对时间滞后的问题,变从后面“追”为在前面“堵”,实现了与周边省市信息共享,凡是在数据库里标注过的指纹,经过比对比中,犯罪嫌疑人都能就近抓获。这项成果应用后,仅头一年就抓获500多名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