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潍坊推行农产品唯一“电子身份证”,以大数据破解农产品卖难买贵难题

“扫一扫”探索农商互联新路

2017-09-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杨国胜 都镇强
   通讯员 王积富 报道
  本报潍坊讯 随手拿起一瓶产自潍坊市的芝麻酱,用手机“扫”一下贴在瓶上的农商互联电商码,商品名称、产地、厂家、包装日期、生产批次、原材料及产地、检测检验报告等信息立马显示到屏幕上,这是记者9月19日在潍坊市农商互联展示体验中心参观时的新鲜体验。
  “农商互联”是农产品生产流通跟电子商务的对接。潍坊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好田告诉记者,探索推行农商互联“二维码”,是潍坊市从今年开始实施农商互联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别于一般的二维码,农商互联电商码具有扫码辨真伪、扫码可溯源、扫码联市场、扫码能促销、扫码享信息等功能。电商码可推动农产品上行,实现双向追溯。”
  “消费者扫码后,会有一个扫码信息反馈到赋码中心的平台上。公司通过对后台数据的分析,判断出某个地区对某个规格产品的需求量,有助于实现精准营销。”首批参与赋码的潍坊瑞福油脂公司副总经理庞景升介绍,“比如,通过扫码反馈,我们可以分析出北京消费者可能更喜欢500ML规格的产品,而济南消费者可能更喜欢200ML规格的产品,这样我们以后供货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庞景升说。
  作为潍坊市标准化农产品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农商互联电商码从今年7月6日首个试验码成功赋码至今,已有74家企业、合作社的400多种产品完成赋码。
  为建立缓解农产品卖难买贵长效机制,商务部联合农业部提出了开展农商互联的工作思路,今年年初潍坊市获批创建国家农商互联标准化示范市。
  当前,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小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等难题。对此,潍坊打造农商互联的“潍坊模式”,将重点放在了标准化、冷链物流、大数据等短板环节上。
  2017年—2019年,潍坊市每年在特色农产品上组织制定和推广国家、行业、地方不同层级的标准体系10项以上,通过3年努力使全市重要农产品基本实现全链条标准化、全程可追溯。
  6月25日,“中国食品谷号”潍坊至昆明铁路冷链班列首发,标志着国内第一条往返铁路冷链班列在潍坊诞生。去年下半年以来,潍坊又实施了8个冷链物流重点带动项目,全市冷链物流存储能力达到286万吨。
  “我们以展示体验中心为平台,为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市场运行监测提供数据支撑。”王好田说,要推动展示体验中心与商务部农商互联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及全国农商互联企业联盟互联互通,打造线下体验、线上交易、永不落幕的食品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
  今年,商务部确定每年固定在潍坊市举办全国农商互联大会,打造全国农商互联资源信息交流专业平台。按照潍坊市的规划,到2019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8%以上;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国际市场和国内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提升20%以上,流通环节费用占农产品价格的比重降低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