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东平县就业扶贫形成良性发展链条

公益性岗位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2017-08-18 作者: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李 娜

  天刚蒙蒙亮,东平县州城街道的郑亭亭就拿着工具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一名贫困户,她格外珍惜这个社区保洁员的岗位。“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打心眼里高兴!”她对记者说。原来,郑亭亭家里两位老人都身患重病需要人照顾,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所有花销只能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如今,东平县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她通过向村委会申请,获得了这个保洁员的工作。
  东平县是山东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库区、滩区、山区。面对复杂而特殊的扶贫情况,该县不仅实施了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三大工程”,让6.9万困难群众搬进了新社区,住上了新楼房。同时,该县还按照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的模式,让贫困群众既安居又乐业。
  而对于那些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却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群众,该县则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为了让这些公益性岗位发挥实际作用,该县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属地管理、就近安置”的原则设定岗位,工资按不低于全县最低标准1470元发放。目前,首批公益性岗位已经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9人。
  岗位从哪里来?该县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等工作,开发了安全防护、保洁、保绿等一批基础性的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这些贫困群众因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缺乏、不能外出等阻碍就业的难题。
  如何对这些群众进行培训?该县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采取“产业清单+培训项目清单+贫困人员名单”三单对接模式,对贫困人员进行周期短、易学会、增收快的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扶贫先扶志。该县组织“三无”贫困人员到县城参观了创业一条街、创业园、创业馆等,让他们现场感受创业氛围,了解创业政策,倾听创业明星的励志故事,极大地激发了贫困人员的创业就业热情。
  为保证好的政策落到实处,防止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该县制订了专门的实施方案,采取社区民主推荐申报、乡镇(街道)把关审核、县人社部门考察核实的方式,严把各个程序关口。同时,开展不定期的专项督查,采取随机抽查、走访贫困户等方式对公益性岗位安置、岗位补贴发放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管,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公正、有效推进。
  “政府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我会倍加珍惜这个岗位,不怕苦、不怕累地干好工作,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说起未来的生活,郑亭亭满怀信心。
  该县劳动就业办主任王运阳表示:“公益性岗位开发,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就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了改变家庭困境的信心。同时也推进了全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了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性发展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