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每个涉农县市区都有省级农科园

农业科技园体系四级联动、梯次发展,成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2017-08-16 作者: 滕敦斋 来源: 大众日报
全省拥有国家农高区1个,即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科技部等部委批准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9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2个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建设的省级农业科技园111个
  □ 本报记者 滕敦斋

  如今到全省各地走一走,会看到每个涉农县(市、区)都建有一个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园区,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农业生产新模式。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为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我省相继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农高区的建设标准、工作流程、支持政策等。2015年至2016年,省财政投入科技资金1.2亿元,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项目全部得到扶持。目前,全省拥有国家农高区1个,即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部等部委批准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9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2个;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建设的省级农业科技园111个。全省120个涉农县(市、区)均建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了层级分明、功能清晰、要素齐备、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
  农业科技园区成为我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各地以园区为载体,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提质增效。“精准农业”“渤海粮仓”“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等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突破了高效节水、节能、节地等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高效新型绿色投入品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突破了农药化肥减量化施用和高效利用、病虫害生物防控等重大技术,掌握了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渤海粮仓”工程示范区盐碱地种粮面积增加到100多万亩,基本建立了滨海盐碱地标准化作物种植技术体系。一些园区还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机构,组织农业科技博览会等展示孵化活动,提高了县域、农村承接农业高科技成果转移、加速产业转化的能力。
  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地。全省每个农业县(市、区),都按照“一县一园一特色”的思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了一到两个规模超10亿元的优势产业,提升了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和高新化水平。各地还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形成规模集聚和品牌效应,建立农业科技园区联盟、产业联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以冠丰种业、登海种业等为代表的现代种业,东方海洋、好当家等高端海水养殖及海洋功能食品产业,烟台苹果、莱阳梨、沾化冬枣、黄岛蓝莓等果品业,鲁花、龙大、金胜花生油、得利斯、金锣肉食、诸城外贸、张裕葡萄酒等农产品深加工业,以泰安、潍坊、东营等为主要区域的花卉苗木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数据显示,山东以占全国5.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6%的粮食和13%的蔬菜,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菜篮子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以科技园区为依托,创新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如莱芜万兴食品公司作为葱姜蒜深加工龙头企业、山东福禾菌业科技公司作为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东营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作为盐碱地水稻种植龙头企业等,都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链接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万兴食品公司拥有3500亩自属标准化种植基地、3万亩合同化种植基地,与农户签订“定品种、定面积、定品质、定最低收购价”合同,在规模化、组织化基础上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公司连续11年荣获全国生姜出口第一大户,大蒜出口位居全国前列。泰祥食品公司积极发展海洋食品订单和外向型产业,打造了“皇朝马汉”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通关、退税、保税仓储、金融担保、第三方检测和采购联盟等服务,推动食品加工出口企业联盟协作,取得了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