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壮大龙头企业,突出园区带动,多业态发展精致、品牌、特色农业——

肥城:将“厚家底”变为新优势

2017-08-04 作者: 姜言明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本报通讯员 宋 杰 周倩倩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让肥城桃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更好”,给予肥城桃极大的认可和赞誉。肥城桃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好,成为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标杆和样板。肥城桃的品牌战略打响了全国市场,开启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里程。
  肥城的优势农业不止肥城桃,1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示范方、16万亩“两菜一粮”与10万亩肥城桃,统领起该市农业产业格局。如何将“厚家底”变为新优势?
  肥城市委书记常绪扩说:“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品牌工程,壮大龙头企业,突出园区带动,多业态发展精致、品牌、特色农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型升级。”
紧跟市场 调优结构
市场需要啥,农户就种啥

  “粮食效益低,还得是种菜。以前光知道种小麦、玉米,后来种起两菜一粮,效益高多了。”桃园镇种植大户王广锋算了笔账:一亩地,土豆纯收入近3000元,玉米1000元,白菜、西兰花能赚2000元,一年下来就有近6000元的收入。
  “两菜一粮”模式,起初是肥城的独创。“开春种土豆,夏天种玉米,秋天种白菜。”王广锋说。
  然而即便如此,也挡不住菜贱伤农。桃园镇、王庄镇地多,一直有种植大白菜的传统。“白菜收益低,赶上大雪,白菜都被落在地里,卖不出去,喂猪都没人要。”肥城市有机办党支书尹逊民感慨地说。
  现在不同了。“什么效益高,就种什么。”王广锋自信满满地说,“我的200多亩地,秋天主要种西兰花和萝卜。可不是一般的萝卜,是水果萝卜,市场好、价格高、有赚头。”
  同样是“两菜一粮”,名称没变,内容却变了,收益翻倍。
  种植结构调优调高,农民收益日渐日涨。目前肥城市形成了有机蔬菜、肥子茶、食用菌等高效特色农业。截至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3.5万亩,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1.2%,产量234.5万吨,产值达36.23亿元,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4个。
减肥增效 绿色转型
把品质做到最好,叫响品牌

  肥城桃打响品牌不易。“过去一些桃农只顾眼前利益,滥用化肥,增殖密度,产量增加了,但品质下降了,口感不好了,再加上品种单一,影响了价格和口碑。”肥城市肥桃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刘士勇说,只有把品质做到最好,肥城桃才能久负盛名。肥城大力实施“培优工程”,让肥城桃提质增效。
  前些年刘士勇没少作难,领导经常问他催他,他心急又很较真儿,天天泡在桃园里,给农户絮叨。市里建起了肥城桃研究所,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科技入户,增施基肥、桃园生草、起垄覆盖、改造修剪、绿色控害五项实用技术逐渐应用。
  “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上的是有机肥,吃的都是营养餐,种出的桃子绿色、天然,口感纯正,香气更浓。”刘士勇介绍。生物反应堆技术在17家桃园推广,连续两年,肥城市每年买1000吨有机肥免费送给桃农,见效很快。目前,肥城桃的平均含糖量达到14%以上,最高达到27%。
  近几年,肥城更是把有机绿色肥城桃生产作为培优的主攻方向,目前,有2万亩肥城桃获得有机转换认证,3万亩肥城桃获得无公害认证。
  实现绿色转型的,不止肥城桃。尹逊民介绍,肥城市加强监管,向绿色、生态、优质要效益。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监管追溯中心,严格检测,严把关口,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品质。肥城市还出台政策,每认定一个150亩规模以上的有机蔬菜品牌,政府补贴企业一半认证费用。目前肥城市有机蔬菜面积已达5.2万亩。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更具辐射带动力。“通过企业去引导、去影响,带动农户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肥城市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曹庆说。
园区带动 产业融合
培育新业态,激活全链条

  商品粮是肥城农业的一大优势,依靠粮食发展起来的山东富世康制粉有限公司建成农业三产融合产业园,擦亮了“富世康”品牌。该公司在汶阳、安庄等小麦主产地建起基地10万亩,涉及18家合作社140多个种粮大户;新上小麦胚芽制油项目,建成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车间,做大品牌,提高附加值;发展快餐连锁店、便利店、面粉专卖店,搭建电商平台,形成线下线上立体销售模式。从基地种植到产品加工、公司运营,一二三产全面开花,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的多方共赢。
  典型带动全局。肥城建成泰盛光伏农业产业园、边院万亩有机蔬菜、东兴茶文化庄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0多个。
  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殷锡瑞说:“通过园区带动,农业的综合效益挖掘出来,不仅培育了新业态,激活了全链条,种植管理经营也更加精益求精,实现了从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多业态发展了精致、品牌、特色农业。”
  目前,肥城市构建“一核四区”,以园区为载体,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促进产业融合。汶阳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其中一区,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富世康、京粮集团、农大肥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南部丰富的农业资源,利用好汶阳田农耕文化,以规模化、有机化、功能化、品牌化、融合化为方向,打造以有机菜、干鲜果品、高端苗木、粮食高产创建及深加工为主的沿汶河特色产业带和生态观光保护带,打造肥城农业的“汶阳田”整体品牌。同时,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耕体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扬汶阳田“膏腴之地”的风采,带动全市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