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人物

吴焕先把家里的佃户、债户请来,对他们说:“从今以后,你们谁租我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共产党的主张办事;你们谁欠我家的租子、债款,再也不用交还,连本带利通统勾销!空口无凭,我们今天就当着大家的面来个了断。”说完,就划着了一根火柴,将全部契约和借据付之一炬。

吴焕先:破家革命,赤胆忠心

2017-08-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吴焕先。(红安县文物局供图)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的吴焕先烈士墓。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1927年9月,黄安“九月暴动”使用过的旗杆尖。(红安县文物局供图)
■ 八一战旗飘·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 本报记者 王建

  参加黄麻起义的3万多人都是农民武装,没有任何正规部队。“我们党领导下的农民揭竿起义,这是黄麻起义最大的特点。”中共红安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胡耿说。
  可就是这些衣衫褴褛、武器简陋的农民武装,孕育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铁军。在这一过程中,一群抛家舍业的革命者居功至伟,吴焕先就是其中一位。
  吴焕先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却“破家革命”,为穷苦百姓奔走呼号。他创建的三堂革命红学,“是鄂豫皖老根据地最早的一支地方武装”;他参加领导了黄麻起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
  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后,吴焕先重建并领导了红二十五军。毛主席曾说:“红二十五军为革命立了大功!这大功首先归于千百万个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也应归于缔造和领导红二十五军的吴焕先同志。”

神龛换像,破家革命
  位于鄂豫两省交界的黄安县紫云区箭厂河乡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新县),是一个“鸡叫听两省,狗咬三县惊”的地方。1907年7月31日,村里吴维棣家的三儿子呱呱坠地。吴维棣家有十四亩水田,八亩旱地,一头耕牛和七八间房屋,是村里的大户人家。长辈们希望这个刚出生的细伢子能平平安安,长大后光宗耀祖,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安安,学名焕先。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七,人们都叫他“七相公”。
  大别山巍峨矗立,倒水河奔腾流淌,吴焕先的家乡土地肥沃,风景秀美。然而,大部分村民都无暇欣赏这美丽的风景,他们整日在土地里劳作,生活却一直在贫困中挣扎,一家老小拼死拼活忙了一年,到冬天连红苕也吃不饱。
  衣食无忧的吴焕先本不用管这些,可这个“七相公”,总喜欢为穷人操心。
  1926年夏,吴焕先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回家。不久,村民们就议论起来,“‘七相公’这次回来,人全变了,总说些什么北伐军打来了,共产党要领导穷人革命,军阀、地主多可恶……”
  村民们不知道的是,吴焕先其实早就变了。1923年,吴焕先考入麻城蚕业学校的时候,马列主义的火种正在大别山区播撒,这个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很快被吸引住了。1924年,吴焕先在学校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对于马列主义,吴焕先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非常崇拜马克思。这年寒假,吴焕先带着一张马克思画像,高高兴兴地回家。他一进家门,就把供在中堂上的“天地君亲师”的神像和牌位弄了下来,然后恭恭敬敬地贴上了马克思的像。他的父亲一看,火冒三丈,严厉地训斥说:“这是敬神仙和祖宗的地方,你怎么把一个大胡子的洋人贴在这个地方?他是什么人值得你这样崇拜,你赶快给我扯下来。”说着,就要动手把马克思的像扯下来。吴焕先对父亲说:“这位大胡子先生,虽说是一个外国人,可他很有学问,他主张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而今,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都在按照他的革命主张做,改变吃人的旧世道,创造出一个新世道来。”父亲仍不高兴地说:“我不管他什么这个主张,那个主张,我只要我们家里有吃有穿就够了,你赶快把像扯下来,扯下来!”“人家董必武老师都非常敬仰这位马先生,按照他的主张办事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崇拜他呢?”一向敬重董必武的父亲一听,惊讶地问:“董必武先生,他也相信马先生?”吴焕先肯定地回答说:“是的,一点也不错。我把他的画像供在神龛上,就能随时随地提醒我要按照他的主张进行彻底的革命。”最后,吴焕先说服了父亲,马克思的像就代替了家里的神像,供奉在了中堂之上。
  1926年,吴焕先在七里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吴焕先出生在地主家庭里,自从加入了共产党,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他就决心背叛自己的阶级,‘破家革命’。”胡耿说,
  吴焕先把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来,对他们说:“各位父老乡亲,你们都是我这个家的佃户、债户,这些年刮了你们不少血汗,剥夺了你们的劳动果实,我首先向你们赔个不是,表示谢罪!从今以后,你们谁租我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共产党的主张办事;你们谁欠我家的租子、债款,再也不用交还,连本带利通统勾销!空口无凭,我们今天就当着大家的面来个了断。”说完,就划着了一根火柴,将全部契约和借据付之一炬。
三堂革命红学
  在四角曹门村,吴焕先建立了箭厂河第一个农民协会;他发动了向地主“借粮”的斗争,让饥饿的贫苦农民过了一个好年,很快扩展到了全县。吴焕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让土豪劣绅既感到恐慌不安又极端仇视。1926年10月,紫云区郑家边村大土豪吴芾村勾结土匪,闯入四角曹门,杀害了吴焕先的父亲、哥哥和大嫂等大小六口。
  亲人的鲜血,让吴焕先认识到,农民运动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必须要有农民武装,试办红学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红学,又称红枪会,因学员头扎红布片、手持红缨枪而得名。红学有学东和学长,学东负责提供和掌管经费,学长负责学员的训练,聘请老师教授刀枪不入的法术。
  过去的红学,都是利用封建迷信欺骗农民组织起来的,被土豪劣绅操纵,是阔老爷们的“保家”“保身”。而吴焕先要办的红学与此完全不同,是革命的红学。
  办红学绕不开村里的地主和族长,吴焕先找到伯父吴维干和堂叔吴政之商议,此事正合他们心意,于是从吴氏祖积中拿出5担稻谷和50元银币作为办学经费。吴焕先按照红学的组织方式,请吴维干的大儿子吴盛先作学东,自己作学长。
  1927年1月,四角曹门的红学在吴焕先家的堂屋办了起来,起初有20多人,后来附近村庄的青壮年也纷纷报名参加,学员增至50多人。红学也请老师教授符法,练习刀枪不入术。但实际上,大部分学员都已加入农协,练习符法不过是装装样子。等老师离开,他们就留下来听吴焕先讲解革命道理。就这样,革命红学在旧红学的幌子下建立起来。
  在本村创办革命红学的同时,吴焕先派人打入郑家边红学。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郑家边红学表示愿意接受农协领导,成为第二堂革命红学。不久,詹家湾又建立了第三堂革命红学。
  三堂革命红学有学员130多人,武器有大刀、长矛、木棍等。时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的郑位三后来回忆说,这三堂革命红学“是鄂豫皖老根据地最早的一支地方武装”。
  箭厂河有一个缉私盐卡,这是湖北军阀为垄断食盐市场,阻止外盐运入而设置的。盐卡士兵以盘查私盐为名,肆意敲诈勒索过往行人。1927年2月下旬,在王鉴、吴焕先等的率领下,三堂革命红学突袭缉私盐卡,歼敌10余人,缴获了3支长枪和8把大刀,首战告捷。
巧擒吴芾村
  奇袭缉私盐卡后,三堂革命红学又在镇压反动土豪吴芾村时大显神威。
  工农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土豪劣绅的反扑也越来越猖狂,各地不断出现土豪劣绅屠杀工农的事件。1927年3月18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公布了由董必武主持制定的“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训令各县迅速成立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各县土豪劣绅,异常猖獗,应采取非常手段,迅予肃清,不能视为普通罪犯,采用普通法律审判”。
  3月16日,湖北省农运特派员王鉴赴紫云区调查,群众向他控诉吴芾村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罪行。王鉴和吴焕先等召集农协会员开会。会上,王鉴问道:“大家敢不敢去捉拿吴芾村?”农协会员大声回答说:“敢!”
  吴芾村知道农协要捉拿他,四处躲藏,一天三易其地,一会儿在箭厂河,一会儿在郑家边,一会儿又在其他地方。怎样才能抓住狡猾的吴芾村?吴焕先想了一个办法,他做通了吴芾村家长工吴先定的工作,让吴先定帮忙打探吴芾村躲藏的地点。
  一天清晨,王鉴、吴焕先等人得到消息,吴芾村在箭厂河。他们立刻带领红学会员赶了过去,将吴芾村开设的药店团团包围。王鉴以商谈公事为由进入店内。说了几句话,他猛得扑过去,将吴芾村紧紧抱住,并大喊:“大家快来打土豪!”守在门外的吴焕先等人,带领红学会员一拥而进,将吴芾村捆绑起来。
  将吴芾村押出箭厂河时,太阳刚出山。四周的老百姓听说消息,拿着锄头、扁担和剪刀蜂拥而来,要找吴芾村算账。王鉴主持召开了群众大会,吴焕先在会上说:“农友们,大家痛恨吴芾村,都想出出气,我们理解大家的心情。不过你们要相信,县党部、县政府是会按照大家的要求来处置吴芾村的。请你们不要动手。”老百姓这才抑制住胸中的怒火,慢慢散去。
  吴芾村听说要把他押到县城审判,吓得面如土色,瘫倒在地,怎么拉也拉不起来。红学会员将他的手脚捆住,用一根长木杠从中间穿过去抬着他走。到了七里坪附近,王鉴、吴焕先等得到情报,一伙地痞流氓准备拦截押送队伍。此时距离县城尚远,如果继续押送,恐有不测,大家讨论后决定,将吴芾村就地处决了。
假扮阴阳先生智取银元
  1927年9月,黄麻起义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吴焕先在箭厂河筹集了五千多元经费,赶制了两门土炮,一百多支来复枪和撇把子枪,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刀和长矛。11月14日,黄麻起义枪声打响,吴焕先率领义勇队攻进了县城北门。
  黄安县城失陷后,吴焕先留在七里区天台山坚持斗争。当时,一部分从黄安城突围出来的伤员在天台山养伤,缺医少药。吴焕先不顾危险,承担起了筹款购药、救护伤员的任务。在红安,至今还流传着他假扮阴阳先生智取银元的故事。
  吴焕先经常化装成阴阳先生,背着罗盘四处奔走,以此为掩护开展革命斗争。一天,吴焕先来到河南罗山县叶家湾的一座山上,见山下有一幢新盖的青砖瓦房。他心想这一定是个富豪之家,就向山上的放牛娃打听。放牛娃说:“好是好,人家今年不好,小儿媳妇刚死,耕地的牛也死了,看家的黄狗肿了头。”听完放牛娃这番话,吴焕先灵机一动,他走到地主家门口,定了定罗盘,唱了几句顺口溜:“新开的高楼逆水流,栽秧的时候死耕牛;小儿媳妇难产死,看家的黄狗肿了头。”
  正在家里闷闷不乐的老地主,听见吴焕先说的都是自己家的事,觉得奇怪,就出门问道:“你这先生怎么知道这些事?”吴焕先指着新盖的门楼说:“太岁当头坐,无灾必有祸。我乃张天师道下的门生,这样的事怎能瞒过我的眼睛。”老地主急忙把吴焕先请进家里,好酒好菜地招待,请他为自己消灾避祸。
  吴焕先酒足饭饱后,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阵,最后说:“你家灾难太大,我要回去请老师来。”老地主一心想着破财免灾,拿出50块银元作为聘请老师的礼金。就这样,吴焕先巧妙地筹到了款子,派人到武汉等地,买了一批药品,治好了许多伤员。
  1928年春,吴焕先转移到河南光山县南部的柴山保活动。柴山保与黄安的七里、紫云两区紧密相连,吴焕先在这里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为开辟根据地打下了基础。8月,由鄂东军改编而成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进入柴山保,随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至此,鄂豫边界地区出现了第一块红色区域——它以柴山保为中心,北到摩云山,南抵紫云寨,西至天台山,东连光宇山,方圆数十里。
“大别山的红旗不能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多次粉碎敌人的“会剿”“围剿”后,方圆数十里的柴山保根据地渐渐发展壮大。到1932年6月的时候,鄂豫皖苏区已拥有6座县城、350万人口,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
  红军也随着根据地的发展而壮大。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这天,七里坪西门外的河滩上,红旗林立,刀枪耀目,红军指战员整齐列队,精神抖擞。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骑马检阅了部队。徐向前曾回忆说,在这个日子成立红四方面军,“有两重意义:一是为了庆祝十月革命节;二是七里坪乃当年黄麻起义队伍首次集合攻打黄安的出发地,因而也是大别山区第一支工农红军的诞生地”。
  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全军约3万人,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和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吴焕先初任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后调任总政治部主任。
  1932年7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但在张国焘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主力被迫转战川陕。
  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吴焕先被任命为鄂东北游击总司令,留在苏区坚持斗争。此时,由于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苏区的武装力量分散薄弱,难以有效抵抗强大的敌人。敌军长驱直入,许多村落遭到血洗,房屋在火光中变成废墟,成千上万的百姓惨遭杀害。吴焕先认为,仅靠分散在各地的小部队,无法有力打击敌人,反而使敌人的大部队也分成小股,骚扰乡村,屠杀百姓,他建议迅速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
  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紫云区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决定以留在苏区的5个红军团为基础,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全军约7000人。
  在很短的时间内,吴焕先就将部队组建起来,并亲自到各个部队讲话,鼓励战士。他说:“鄂豫皖根据地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丢,大别山的红旗不能倒!战则存,不战则亡,我们一定坚持到最后胜利!”

英勇善战,血洒陇东
  红二十五军重建后,很快就亮出了铁拳。在吴焕先的指挥下,在郭家河、潘家河和杨泗寨三战三捷。其中,郭家河一战战果尤为辉煌,红二十五军仅以伤亡三十余人的代价,全歼敌人一个旅,俘虏两千余人,缴获山炮一门,迫击炮八门,机枪十二挺,长短枪两千多支,战马百余匹。
  在战斗中,吴焕先经常冲锋在前,而撤退时,又常常走在最后。有一次,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在鄂东北的仰天窝被敌人包围,弹药已经打光,只能用大刀和刺刀与敌人搏斗。敌人放火烧山,吴焕先从容找来指战员,布置突围。他亲自带领一个排占领一个高地,掩护部队突围。敌人冲了上来,双方扭打在一起。有两个敌兵抓住了吴焕先的衣领,大喊:“缴枪!”吴焕先用力一甩,说:“老子缴个大衣给你吧。”在撕扯中,一个敌兵把吴焕先身上的公款袋子撕破了,白花花的银元撒了一地,敌兵都疯狂地去抢钱。警卫员廖辉等人见状,又把自己身上的钱袋子扯开,成功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吴焕先才带着战士们顺利突围。战斗结束后,战士们都说:“哪里危险吴军长就出现在哪里。他一出现,常常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吴焕先不仅足智多谋,善于指挥战斗,还是个优秀的思想工作者。他讲话幽默风趣,经常讲得战士们笑逐颜开。红二十五军在进攻英山城时,发现敌人增加了兵力,防守严密,如果强攻,会造成重大伤亡。吴焕先和徐海东商量,决定放弃攻打英山,改为奔袭太湖县城。太湖处于敌人后方,长途奔袭,出奇不意,胜算极大,而且太湖物资丰富,可以有效补给部队。于是红二十五军只留小股佯攻部队,主力全速向太湖进发。部分战士不了解情况,有些情绪,吴焕先在部队里跑前跑后,作战斗动员。他说:“同志们,东北军给咱们换了装备,可是目前还是缺吃少穿,英山的敌人又不肯给我们,可太湖的县太爷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大家愿不愿意去领啊?愿意领,就不能怕脚板痛。”当夜,部队赶到太湖城,全歼了守敌,缴获了大批物资,全军每人发了一把雨伞,战士们都很高兴,说:“一把雨伞就是一间房啊!”
  对战士,吴焕先总是细心呵护。他的吃穿用度都和战士一样。行军路上,他总是把马让给伤病员,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伤员送去。有一次,全军缺粮,警卫员找来一点大米,给他熬了一小锅稀饭,他一口没吃,端着锅送给了伤病员。部队生活很艰苦,但战士们的士气仍然高涨,有战士说:“比起在家里受罪强得多啦!再说,军长也跟俺们一样的嘛。”
  1934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会师于河南商城,两军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改任政委。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长征。
  第二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逼近西安。从报纸上获知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后,红二十五军向甘肃挺进,策应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后又决定与陕北红军会师,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吴焕先盼望着能早日接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他对徐海东说:“海东,见了毛主席,我们还不认识哩。”
  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在甘肃泾川县城西南渡河时,遭敌人袭击。吴焕先在战斗时中弹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深山密林是我房,沙滩石板是我床。尽管敌人凶残杀,坚持斗争不投降。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何惧今日艰难多,坚持斗争定胜利。”这是1927年黄安失守后,吴焕先写在七里区天台山山洞里的一首诗。如今的七里坪,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可要是和镇上的居民提起90年前的黄麻起义,他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提到令他们骄傲的“红安精神 :“要革命,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