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科协视点

◆科协助力精准扶贫进行时

“再干两年,村子还会大变样”

——记德州市科协驻董屯村“第一书记”李桂发

2017-08-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桂发(中)带领技术人员到泰正庆苗木示范基地防治病虫害
  □张少杰
  
  走进禹城市莒镇乡董屯村,村头竖立的“英雄故里”招牌格外显眼,这里是抗战英雄、革命烈士王克寇的故乡,走出了不少的革命志士、改革先驱。然而,英雄遗风并未改变该村的面貌,就在一年前,董屯村还是省定贫困村,许多村民在小康路上掉了队。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集体无收入,群众致富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脱贫之路,举步维艰。
  就在今年3月,德州市委组织部考察组到省定贫困村董屯村考察“第一书记”李桂发时,发生了感人一幕:按照程序,2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了考察座谈,但群众闻讯后,80多名村民赶到会议室请愿,大家就一个要求——让本已完成了驻村任务的李桂发继续留在董屯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慎重考虑,德州市委选派办尊重群众意愿,决定李桂发作为第三轮“第一书记”继续在董屯村开展为期两年的驻村帮包工作。
  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第一书记”会获得如此高的“待遇”?他又做了哪些事让这么多村民请求他留任?受好奇心驱使,笔者走进了禹城市莒镇乡董屯村。
打牢基础
走集体发展之路

  当在战斗中被敌人包围时,要想突出重围,就得先找到一个突破口,作为一名转业军人的李桂发深谙这个道理:董屯村的脱贫攻坚之战也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他的脑海中首先冒出的是“集体”这两个字,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干大事。“先建立合作社,创办协会,把心散了的村民再度融合起来,走集体发展之路,大家伙儿抱团取暖才是出路。”李桂发说。
  经过走访调研,李桂发根据董屯村土地平整,水浇条件好的特点,组织群众到临邑县升华马铃薯协会、庆云县东辛店、河北省阜平县等处参观学习土豆、葡萄、大豆等特色种植项目,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了合作社和协会的力量。
  克服重重阻力后,李桂发带领村民建立起了禹城市莒镇科扶富硒马铃薯协会和禹城市莒镇精品杂粮协会,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发动党员群众流转土地500亩,按照土地入股分红,20%留集体、50%用于扩大再生产、30%给村贫困户会员分红的思路,以全体村民“人人当会员,户户当股东”,保证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掉队的定位,带领群众种植马铃薯、大豆和花生。
  2016年10月,协会种植的马铃薯、花生、大豆喜获丰收,李桂发联系美东蔬菜、华联超市、德百超市等农业园区和商场超市,将马铃薯、花生、大豆销售一空,取得可观的销售收入,并给村集体上交30500元。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董屯村党支部书记程发军打心底佩服李桂发:“说实话,桂发刚来时,我认为不过是‘镀镀金’,没想到他真抓真干,一身土一身泥,给村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出路,现在不光是我们村干部,村民都服他。”
  村民们干劲十足,李桂发便趁热打铁,结合本地多年种植优质小麦和花生的优势,购进了面粉加工设备和花生油加工设备,加工原生态小麦面粉和花生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2017年元旦和春节期间,面粉和花生油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为董屯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铺好路子
形成驻村工作长效机制

  “村民恳请我留任,是对我的莫大信任,尽管董屯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但要想让村集体发展壮大,还得帮他们谋出一条长效机制,这样才能行稳致远。”李桂发坦言,“再干两年,村子还会大变样”。
  立足董屯村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李桂发积极联络,最终与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美东公司投资4800万元,整合董屯村251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一期1110亩地目前已经规划完毕,计划2017年底,256个高标准智能化蔬菜大棚投入使用。
  站在矗立村头的硕大项目简介牌下,身穿迷彩服,时刻准备投身劳动的李桂发信心满满地向来访者介绍着现代产业园的未来:“现在一期规划建100个高标准大棚,以种植西红柿为主,之后还会上草莓种植区、葡萄种植区、垂钓园、农家乐等项目。届时将形成集水浇肥药一体化、冷链物流、交易市场于一体的现代化、规模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董屯及周边村脱贫奔小康,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途径。让村民们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对于李桂发为董屯村谋划的出路,作为“娘家人”的德州市科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时常为其出谋划策。德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蔡文晓就曾表示:董屯村的发展一定要打好科技牌,做好人才文章;打好环保牌,做好原生态文章;打好文化牌,做好烈士故里文章。按照德州市科协的要求,李桂发在工作中始终贯穿这三点,逐步形成了驻村工作的长效机制。
  同时,为使自己驻村期满后村委班子能继续挑起董屯的发展大梁,李桂发特别注重培养人才。“董屯要想发展,村干部光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还要具备专业的技能。”李桂发说。为此,李桂发积极“招兵买马”,在一些曾在国外公司供职过且精通电子商务并乐于到农村发展的人中精心挑选了几位人才,将他们招致“麾下”,共谋董屯村发展大计。
情系百姓
体味“鱼水”深情

  “现在真有些离不开这里了,和村民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都会主动和村民拉拉呱,聊聊家常,和群众的距离近了,才能把工作做好。”李桂发坦言。
  谈起驻村期间最令他感动的时刻,李桂发讲起了为村两委修建办公场所的事。以前的办公地点离村子较远,群众办事不方便,而该村原来规划建设的办公场所地址,因无资金长期废置。于是李桂发带头捐款并发动群众筹款,没想到的是,很快就筹到了9万元,加上德州市科协的帮助,董屯社区服务中心得以顺利开工建设。“本以为对筹钱修建办公地点这个事,村民们肯定会退缩,但没想到的是,大家的思想觉悟这么高,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李桂发感慨万千。
  为了节省建设费用,李桂发和村民们一道,甩开膀子加油干,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服务中心建好。起了个好头的李桂发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服务中心不能成为空架子,不仅是村两委的办公地点,也成为我们党的文化阵地、科普阵地。”李桂发明白,扶贫还要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服务中心里,他依托德州市科协的力量,特意开辟了科普图书室,安装了数字科普终端,现在许多村民只要闲下来就到服务中心借书看、学知识。
  被村民感动,也感动着村民。李桂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吃住在村,时时刻刻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事无巨细,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他个人掏钱为莒镇养老院孤寡老人购买慰问品,连续两年春节,放弃与家人团聚,陪同养老院孤寡老人吃团圆饭。他心系百姓,暴雨天里挂念董屯村民,走访途中险些被倒塌的院墙砸伤……
  “既要让百姓说我们党好,也要让百姓说我们党有用。”这是李桂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的“初心”。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带着他在戎马生涯中练就的敏锐观察力和养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李桂发扎根在董屯村,继续投身于带领村民致富的新事业中。而对于他所说的“再干两年,董屯村将会大变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