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高新

打好民生“组合拳” 辖区百姓得实惠

——潍坊高新区新钢街道民生建设纪实

2017-07-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张 蓓 
    本报通讯员 刘宗辉
  
  今年上半年,潍坊高新区新钢街道紧扣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特色强街目标定位,打出了一套棚改搬迁、配套提升和基础夯实等系列“组合拳”,实现了居住环境大改变、配套功能更完善、百姓生活更幸福的美好愿景。
棚改搬迁:
人性化关怀促进和谐阳光搬迁

  半年以来,新钢街道完成李村、东曹庄、虾蟆屯等3个社区800户居民搬迁安置。在深度实施“自改委”模式,充分保障居民自治主体基础上,创新工作模式,突出人性化拆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有效促进了棚改搬迁顺利实施。
  16天完成搬迁311户,今年,新钢街道李村社区打响了潍坊高新区整体棚改的第一炮。“在街道棚改工作组的指导下,我们将去年‘自改委’的模式创新发展为‘自分委’(楼房自主分配委员会),旨在帮助为社区群众分配好楼房,让他们高高兴兴上楼。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干部亲友团’,在搬迁过程中,帮助群众搬家租房、出谋划策,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可以说,我们社区的搬迁是和谐的搬迁、团结的搬迁。”李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军年说。
  在搬迁过程中,新钢街道特别注重保护特殊群众的利益。东曹庄搬迁时,社区五保户何培庆因人口加房屋面积不够置换一套楼房而焦急万分。了解到群众困难后,社区立即召开“三委会”和“自分委”等会议,对这一情况进行会议表决,最终通过解决方案,由社区与其签订遗赠抚养协议,为其补齐平方,确保这一群体老有所居、老有所养。
  “这个年纪了,还能住上新楼,一家人都很高兴。”新钢街道虾蟆屯社区居民刘春兰大娘激动地说。在虾蟆屯社区,甚至出现了群众主动找社区要求搬迁的场景,这正是群众信任政府的真实写照。
配套提升:
以民生为根本提升群众满意度

  “棚改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搬迁上楼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如何让住上楼房的群众生活得比以前更加舒心、幸福,是街道党委、办事处不懈的追求。”新钢街道党委书记齐亚杰说。自去年底开始,新钢街道开始谋划在银通、渭水苑等居住区实施配套提升,以民生为导向的一揽子工程,赢得了群众纷纷点赞。
  在银通居住区,一处封闭式充电棚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是新钢街道为方便群众充电、消除安全隐患的一项利民工程;围墙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与社区电子监控结合起来,这是新钢街道为提高小区安全系数所做的努力;在银通社区服务中心,微型消防站和社区警务室的建成,大大提高了火情和警情处理效率,守护了一方安宁。
  位于穆响路与潍莱高速交界处的常令公山本是一片荒芜,如今却机械轰鸣,建设场面热火朝天。这里正在建设的是常令公山生命公园项目,该项目是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五大民生承诺之一:选取风水宝地,为高新区老百姓的先祖盖最好的公墓。如今,山下的配套道路已经硬化完毕,山上的道路已基本贯通,规划建设的草坪葬区、树葬区、卧碑葬区、竖碑双穴葬区等各葬区地形平整已经完成。届时,此处将成为一处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文明场所。
基础夯实:
依法治理维护社区稳定局面

  “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有一本《一家亲通讯录》,这本通讯录真是‘万事通’,上面有新钢街道各个部门的电话,平时想办什么业务,需要哪些材料,提前打个电话就能问得明明白白,再也不用多跑腿了!”东曹庄社区居民单保健高兴地对记者说。
  2016年底,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钢街道向辖区全体居民印发了《一家亲通讯录》,收录街道所有业务科室、工作人员电话以及各项便民业务电话,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提供便捷服务,营造了新钢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如今,在新钢街道,党员、居民代表“月例会”制度已经成为常态化运行机制,让老百姓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实现社区的大事小情由老少爷们在会上充分讨论、公开审议,集体表决,充分保障群众的自治主体地位。“现在,社区每月8号前就把会开下去了,有什么事都摆到明面上,老少爷们一块儿商量解决,最后表决通过的事,社区群众都很认可,干群关系也更紧密了!”新钢街道李家石门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保庆说。
  新钢街道在实施棚改搬迁的同时,还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其间未发生一起因拆迁引起的上访案件。正是新钢街道近年来创新打出的一整套包括阳光低保、阳光居务、阳光信访、阳光计生等系列的民生“阳光组合拳”,以民生为导向,切实保障了群众主体地位,赢得了群众信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