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领

——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创立发展纪实

2017-07-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凯 焉然
  
  
  ■编者按
  鲁山齐水,海岱之地,山东省立医院栉风沐雨,迎来120周年华诞!
  百廿省医,基业常青。1897年,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成立,雏凤新鸣;1948年,更名华东国际和平医院,掀开全新篇章;2007年,山东省立医院集团挂牌,承百年医脉,铸一流名院;2017年,山东省立医院迎来120周年华诞。
  百廿省医,精诚仁和。一代代省医人胸怀仁心,秉持正义,以精湛的医术服务百姓健康,在共和国医疗史上谱写了精彩诗篇;一代代省医人筚路蓝缕,夙兴夜寐,铸就了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指导基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全省第一,成为引领山东乃至华东区域医学发展的诊疗中心和行业龙头;一代代省医人兢兢业业、薪火相传,在医学发展和服务创新的道路上勇立潮头,用精湛技术和优质服务汇聚成“精诚仁和”的百年院训,奋进、传承、升华……
  百廿省医,用篇篇华章诉说着救死扶伤的生命箴言,镌刻下耕耘杏林的春秋华章。
  值此建院1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实现医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梳理山东现代医学的发展脉络,特开设“医脉——山东省立医院建院120周年”专栏,以科研、临床、人文、管理等视角,展现百年老院名医名科的历史沿革、综合实力,当代医务人员风采,立足前沿,憧憬未来,讲好山东省立医院故事,彰显人间大爱、仁心仁术。敬请关注!
  
  
  山东省立医院是国内最早探索开展疼痛诊疗专业的极个别综合医院之一。自1972年尝试采用麻醉手段治疗腰痛,到1986年8月开设疼痛门诊,再到1989年8月设立疼痛科病房,1995年创设独立的疼痛科……
  在宋文阁教授、傅志俭教授等带领下,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分别在专业领域开创,理念、技术的创设、推广、普及,以及在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始终紧盯国际前沿,引领全国疼痛专业的方向,为这一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3年,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入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被业内誉为疼痛专业的“黄埔军校”、培养种子队员的“圣地”、“延安”。
  
  疼痛,是一种病
  “疼痛科,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发展非常艰难,即使卫生部发文建科已近10年,但社会仍对这一专业没有应有的认识!不仅是公众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即使是很多医务工作者,以及卫生行政人员,其理念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6月30日,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主任傅志俭,谈论起疼痛专业的发展,深感任重道远。
  “在当时那个只能通过读报纸、听广播获取信息的年代,宋文阁教授能打破思维定势,创设新的专业,其难度可想而知!”回忆起专业的创立,傅志俭对这一专业的创始人、老主任——宋文阁充满敬佩。
  1972年,宋文阁的父亲腰痛,家人用地排车拉着他在当地求医2个多月,仍疼痛难忍,无法下床,才写信告诉在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当医生的儿子。宋文阁就急忙从医院带了一个硬膜外麻醉包回家。在宋文阁刚做完治疗,转身整理麻醉包的瞬间,老人已经起身下床,站在了他的背后!
  意外的收获,除了让宋文阁感受了一把医生手到病除的自豪,更使他眼前一亮,获得了新的灵感:麻醉技术,既能让病人在手术中不疼,也能解决病人平时疼痛的问题。
  “当时开展疼痛治疗是业余的,本职工作仍是麻醉!”宋文阁开始了手术外止痛、疼痛治疗的一步步深入探索。
  1985年,宋文阁到澳大利亚学术访问,所见所闻证实了他已经开创了一个国内尚无人关注的新领域。1986年8月,回国后不久,宋文阁在全国率先开设山东省立医院疼痛门诊;1989年8月,创建疼痛科病房,成为国内最早单独设立疼痛病房的医院,开始针对疼痛疾病,开展系统、规范、深入的诊疗、研究。
  由于受当时医院条件限制,新疼痛科病房只能先借用旁边的济南市结核病防治所,21张床由省立医院麻醉科的宋文阁、赵松云、马玲、李祥俊、傅志俭及进修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联合结防所的6名医生,加护士共十几人共同管理。
  1994年,山东省立医院新门诊楼启用,在老门诊第二住院部开设疼痛科病房,成为全国第一家,当时床位10张,很快发展到21张。1995年8月,疼痛科正式成立,1997年由省卫生厅批准组建成立山东省疼痛临床研究中心。
  
  创新,治病又治疼
  疼痛专业的发展,不仅体现为技术,更在于有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和核心治疗手段。据傅志俭介绍,宋文阁教授作为我国疼痛学科的开创者,意识超前、理念先进、创新能力强,敢于打破常规专业、科室、系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
  首先是理念创新,突破“疼痛是症状”的认识局限,确立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的观念,治疗的出发点是减轻疼痛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999年世界最大的疼痛学术组织——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召开的第九次国际疼痛大会上,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不仅仅是症状,本身就是疾病。
  在疼痛临床发展的关键时刻,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引领了学科发展。早期阶段,医生诊断经验不足,便向学会建议要特别强调诊断的重要性,并建议将全国疼痛治疗会议改为疼痛诊疗会议,使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开启了疼痛科独立诊断的时代。
  提出“综合治疗”概念,并引进多种微创技术,强调个体化的原则,针对不同病变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又及时指出要尽可能启动病人的自愈力,避免过度治疗。
  对引进技术再创新,引领学科发展。胶原酶溶盘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上世纪末我国骨科从国际上引进的一项技术,但因并发症严重,几遭到废弃;1997年,宋文阁应用局麻药物试验,改善穿刺进路,使原有手术风险降至几近于零,手术安全性的大幅提升,让“老技术”重焕青春;侧隐窝三条穿刺进路,更有效解决了在基层医院开展这一手术的难题,达到国内外首创,国内领先水平,纳入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计划,使介入科、骨科等相近专业受惠。
  明确诊断,综合治疗,安全有效,破除“门派”的束缚,取众家之长。宋文阁凭借扎实的西医解剖学基础,大胆突破中医小针刀技术的脊柱禁区,实实在在地为病人解决了问题,让中西医界都称奇,成为中西医融合的经典。
  典型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FBSS)病人由于体质原因,手术后形成疤痕,仍极端痛苦和无助,医生无策、无奈,双方都陷入困惑。2006年,一位加拿大病人,腰椎疼痛11年,分别在美国、加拿大连续两次手术,做一次、重一次,直至无法站立,痛不欲生,后从台湾慕名赶到山东省立医院,经宋文阁教授小针刀松解卡压神经的瘢痕,治疗效果明显,满意出院。
  
  世界上治疗疼痛的技术,这里都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多年来,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作为国内少数疼痛临床医生的培训基地之一,承担起了技术推广普及,医道传承的历史使命。
  自1994年招收第一批进修学员开始,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以“半年”、“一年”两个学制,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学员,来源既有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及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华西医院,原第一、二、三、四军医大附属医院等“国家队”医院,也有基层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西藏等偏远省份,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医生,培养人数达1000人次以上。相当部分进修学员,已经成为当地的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为国内疼痛临床业务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此,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也被称为中国疼痛专业医生的“黄埔军校”、“延安”和“摇篮”,成了全国培养专业“种子队员”的“圣地”。
  “起步早,技术全,基础牢,普及广,方向明,后劲足。”宋文阁自豪地介绍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是目前国内外疼痛治疗技术最全的地方:从最早的神经阻滞到最新的内镜、等离子、激光等治疗,新的一个也不少,老的一个都没丢。
  美国的同道公开表示:世界上有的治疗方法,在山东省立医院都能看到。台湾的疼痛学会主委蔡教授说:台湾疼痛科医生进修,不用去美国,到山东省立医院一家都能学到。
  要培养真正的临床医生。傅志俭教授认为,传授先进的理念和培训坚实的基础最重要。来进修的医生,都从诊断的基本功练起。一个腰痛病人,影像学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未必就是突出症。要症状、体征、影像、侧别、大小、水平“6个一致”,才可诊断。
  治疗时,采用的技术、原理、机制都要清清楚楚;使用药物的特点、适应症、禁忌症、各种不良反应,要全面了解。实施微创手术,医生要对人体结构和机器结构及各自作用“两个解剖”都清晰。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建立起了一套疼痛诊断治疗的规范标准体系。重视诊断,治疗规范,讲究人文,有效沟通,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技术不在于新旧,而在于对症,适合于病人病情的才是“最佳”技术。
  “这些理念,学生有体会了,带回去的就不仅是技术,而是如何当医生!培养人(医生)的根本是授之以渔!”傅志俭说,疼痛临床思维,更关注病人本身。
  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