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危房改造与邻里互助相结合,聊城高新区许营镇曹庄村——

颐康家园成了幸福园

2017-07-26 作者: 高田 来源: 大众日报
  聊城高新区许营镇曹庄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经过两任第一书记及大学生村官的帮扶,曹庄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观。曹庄村把危房改造与邻里互助相结合,建设了危房集中改建项目颐康家园,无人照料的非贫困户老人、危房改造的贫困户村民共同生活在一起,颐康家园成了曹庄村的幸福园。

  □ 本报记者 高 田
    本报通讯员 吴献鲁

集中安置生活便利
  7月21日,记者来到曹庄村,与其他贫困村不一样,曹庄村看起来更整洁、优美,村庄周围是整齐的西瓜大棚,村内道路平整,胡同硬化到每户村民家门口,下雨时出门脚不沾泥。曹庄村大学生村官王新娟告诉记者,经过3年的帮扶,曹庄村不仅硬化了路面,还修建了下水道,绿化了村里的道路,墙上各种内容的彩绘寓教于乐,给村民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后王新娟带领记者来到了颐康家园,颐康家园位于曹庄村主路的北头,32间房一字排开,每间房门口都表明了房间的功能和使用人的姓名。院子的空地上除了硬化了地面以外,还种植了各种蔬菜,辣椒、茄子、豆角,韭菜,既绿化了院子,又成为老人们日常的食物来源。
  颐康家园设置了卫生室,王新娟说许营镇中心卫生院的大夫定期来颐康家园坐诊,平时卫生院的管理则有乡村医生负责,老人们看病、拿药都非常方便。住在卫生室旁边的是80岁的李金芝,她由两个儿子轮流照顾。大儿子曹广岭是曹庄村的前任村党支部书记,今年也已经60岁了,曾动过手术,还患有脑血栓,平时在城里居住,李金芝跟随曹广岭生活,需要每天爬楼梯,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个大难题。颐康家园建好后,李金芝主动要求搬进颐康家园,曹广岭隔三差五来探望。“老母亲生活在这里不比生活在我们身边差,这里有人负责一日三餐,我们不用操心老人的吃饭问题,她自己还能自理,院里还有其他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有人陪伴。”曹广岭说,因为不是贫困户,老人每月只需要交纳200块钱的伙食费。
  与李金芝老人一样的还有曹西信老人,70岁的曹西信是退休会计,孩子在外打工,他自己一个人在村里生活。现在住进了颐康家园,曹西信又发挥起自己的特长,主动担任了颐康家园的会计工作,管理起颐康家园的账目往来。
危房户住进新房
  头发花白的曹连增今年67岁了,闺女六七岁的时候,老伴儿就去世了,一个人拉扯着闺女生活。曹连增带着记者来到了他之前居住的老房子,东偏房原来是厨房,屋顶全部塌掉,只剩下了四面墙,三间正房黑漆漆的,房梁被立柱顶着,搬进颐康家园前,他一直在这里生活,房龄和他的年龄差不多。自从女儿出嫁后,曹连增就独自一人生活在这座老房里,他没钱也没有精力再去修建一座新房。自从扶贫工作和危房改造开始后,曹庄村将全村危房改造资金集中起来修建了这座颐康家园。
  王新娟告诉记者,颐康家园先期利用11户危房改造户的危房改造资金33万元建设了主体工程,后来又陆续由各级部门出资约40万元,硬化了路面,绿化了庭院,统一采购了床、沙发、茶几和衣橱等基本生活家具,贫困户村民实现了拎包即可入住,颐康家园还设置了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厨房、洗澡间等功能区。目前,颐康家园已经入住了曹庄村村民12户共计16口人。为了帮助入住的贫困户增加收入,曹庄村利用曹庄村合作社大棚产业项目分红,大部分入住村民由于劳动能力逐渐衰弱,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和大户经营,每亩土地流转费为1100块钱。许营镇还与明华金属制钉厂合作引进来料加工项目,老人们闲时穿钉每天还能挣十来块钱,多种帮扶措施巩固扶贫成果。
邻里互助增添关爱
  40多岁的杨秀梅一家4口生活在颐康家园,大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她和丈夫曹立增、小儿子一家三口住在这里。由于杨秀梅手部有残疾,无法外出打工和干重体力活,她每天负责接送小儿子上下学。与杨秀梅情况相似的还有69岁的张小玉,张小玉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各自有了家庭,常年独居的张小玉家的房子早已成了危房,危房集中改造后,张小玉就和杨秀梅一起搬了进来,现在她还成了杨秀梅的互助人,尽管张小玉的年纪比杨秀梅大,但是身体十分硬朗,承担起了照顾杨秀梅的工作,并且每个月还能拿到300块钱的补助。
  7月21日,记者采访时,69岁的曹西福正在自己的宿舍里穿钉子,他跟曹连增一样,有一个闺女已经嫁人,平时一个人生活,身患多种疾病,既是贫困户也是危房改造户,住进颐康家园后,曹西福老人仍跟之前一样勤快,每天能穿三十多斤的钉子。他只需要把钉子轻轻摁进塑料壳里,每斤三毛钱的加工费。这个扶贫项目也是曹庄村第一书记申长森联系的扶贫帮扶项目,好让这些老人们赚个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