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管乐艺术专题峰会大咖论剑

青岛打造国际管乐顶级精彩赛事

2017-07-26 作者: 薄克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7月23日,2017青岛·市南国际管乐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的中国专业音乐学院院长管乐艺术青岛峰会在青岛举行。
  专题峰会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1所音乐学院院长和管乐专家,围绕普及管乐艺术支持,培养管乐人才,发展管乐产业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讨,共同谋划管乐艺术美好未来。
管乐逐渐受喜爱
  专家们认为,作为音乐的重要载体和分支,管乐艺术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化建设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管乐艺术是职业工作者的艺术,更是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艺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在从事管乐的人越来越多,喜欢和欣赏管乐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主席于海介绍,这些年来,管乐乐队受到群众喜欢,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管乐,不管是普及教育和专业水平都有很大提升。
  分析管乐艺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于海认为有几个方面: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支持;相对来讲入门容易,见效也快;投资相对较少,一般家庭都能承受;多数乐器体积较小,携带比较方便;表演形式多样,适应各种乐队形式的需要。
  “管乐教育不仅仅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它是高度合作化的教育。要求令行禁止的组织化的方式,以及这个过程当中团队合作,估计平衡等这些问题正是一个人社会生活,人格成长非常重要的训练。”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周海宏认为,体育教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重要的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人的素质。这些都需要通过一个载体进行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教育好得多。音乐教育正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希望我们的每个公民在音乐的生活当中享受人生的幸福,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在音乐的教育当中为他的童年增色添彩。
中国管乐未来的出路在教育
  专家认为,开展管乐艺术教育,推动管乐艺术发展,对展现时代风貌,凝聚民族精神,引领社会新风,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如何使中国管乐艺术发展的更快更好,需要高端的设计与引领。
  “现在学生演奏曲目难度化问题,都是成人没有儿童的,没有人写,没有人会写,没有人愿意写,怎么办?”峰会上,专家们认为,当前管乐艺术发展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师资严重缺乏、创作滞后等问题。
  “中国管乐未来的根源在教育,在学校,在基础。”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认为,中国的管乐事业发展到今天,源于“国家有要求,学校有追求,学生有需求”,其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明确提出要改善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文艺素养。
  “对管乐艺术的发展而言,人才队伍是核心问题。”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谭勇认为,管乐艺术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管乐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音乐评论家等专业人员,需要大批面向社会、面向普通大中小学的能演奏、会辅导、擅组织的管乐指导教师,“这支队伍整体数量的多少,整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我国管乐艺术的发展水平。”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建议,希望音乐院校可以吸收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比如目前的专业音乐院校习惯一对一教学,而目前国外很多大学已经打破这种教学方式,开始集体上课。因为对于管乐、室内乐等音乐形式来说,它们本身就是团体合奏的项目,所以对单一乐器的合作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杨燕迪还建议进一步注重中国曲目库积累,梳理与经典化建构,“我们的管乐艺术大量流着西洋血脉,中国作品的储备,整理和经典化建构是非常不够的。中国曲库的经典化建构,对音乐院校而言责无旁贷。”
构筑管乐艺术人才聚集地
  7月19日至23日,2017青岛·市南国际管乐艺术节在青岛举行。5天时间里,多场国内外顶级双簧管音乐大师音乐会和专家讲座让广大管乐爱好者,中小学生和居民群众受益匪浅。掀起一股认知管乐知识,学习管乐艺术的热潮,也让青岛迎来了管乐文化艺术发展的难得机遇。
  近年来,市南区把发展音乐文化作为繁荣时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发展包括管乐文化在内的高雅音乐文化和各类群众性音乐化活动,青岛音乐厅等文化场馆每年举办各类音乐会等各类演出千余场次,承办四届国际小提琴节让琴岛更富盛誉,音乐教育音乐培训等产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音乐家和专业人才。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表示,中央音乐学院愿与青岛市积极配合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并加速与市南区音乐、教育、文化产业、艺术节比赛等方面具体项目落地。
  据悉,未来5年,市南区政府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三方将共同努力,赋予青岛·市南国际管乐艺术节更新颖的形式和更丰富的内涵,借助国际管乐艺术节系列活动,构筑国际国内顶级的管乐艺术人才聚集地,打造青岛国际管乐顶级精彩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