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创中心为创业者量身提供研发、技术产业化平台和设备——

纪博士借势两超国外对手

2017-07-26 作者: 于向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 赵冰

  “这是我们研发的高铁铁轨道岔打磨专用砂轮,可以用于高铁轨道的道岔打磨,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产品。”7月22日,在莱芜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9楼的山东省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院粉末冶金专业博士纪振晖拿着一个圆盘状的砂轮说。
  这是纪振晖在这个研发中心研发的第二种产品。第一种产品是高性能金刚石砂轮,用于硬质合金部件的成型,从中试到产业化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如果不是高创中心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产品研发速度不会这么快。”纪振晖说。
  2014年,纪振晖带着金刚石砂轮的科研成果寻找产业化合作方,均因为没有中试产品被拒绝。
  当时国内没有这个产品,“无论我们给多少钱,国外企业都不卖给我们,所以我希望早日把科研成果变成产品。”纪振晖说。
  2016年4月,高创中心接纳了纪振晖,允许他无偿使用高创中心的金属新材料研发中心的所有设备。
  “这里有从化学分析、性能测试到中试生产实验的全套设备,国内罕见,当时我就决定要让技术在莱芜开花结果。”
  高创中心把纪振晖的住所安排在了高创中心20楼,让他不用出楼就可以完成实验、办公和住宿。
  纪振晖对研究中心里的每一台设备都十分熟悉,“这台抗拉试验仪比我在学校的设备还先进,这台激光力度分析仪也非常先进,还有这台导热系数测试仪同样好用……这里全套的设备为我的科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加快研究进度,高创中心还根据纪振晖的需要购进三维混料机等设备,进一步加快了研发速度。
  纪振晖去年4月开始进行中试,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我的导师都没有想到能这么快。”
  在中试结束后,高创中心马上开始帮助纪振晖寻找投资方,去年年底与投资方达成协议,今年3月份完成了投资,目前企业已经开始批量供货。
  今年4月份,纪振晖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家展会上,遇到了这家日本企业。他拿自己的产品和日本产品进行了试探性对比,结果他生产的产品在滚轮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等方面均优于日本产品。
  去年底,北科大新材料研究院决定把市场更广阔的高铁铁轨道岔打磨专用砂轮研发工作放到莱芜。结果纪振晖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拿出了实验室样品,预计8月底就能拿出中试产品。不仅可以打破国外在高铁铁轨道岔打磨专用砂轮的垄断,价格也可低于国外产品2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