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信有长风破浪时

——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述评

2017-07-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自信,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自信,一个国家的前行动力;
  自信,一个政党的勇气担当!
  穿越数千年厚重历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像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传承与赓续中赋予中华儿女不竭动力。
  历经百年苦难辉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矢志不移、奋斗不懈,带领中华民族走过风雨如晦的岁月迎来世纪梦圆的曙光。
  面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昂首阔步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大道之行——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信心满怀
  2017年6月5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登上了从南京驶往北京的高铁列车。
  “高铁看起来很不错,车很棒,很高兴能乘坐。”这位美国经济实力第一大州的州长在车厢里兴奋地来回走动,不时与中国乘客握手交谈,对中国高铁列车的速度、服务称赞有加。
  从驶向世界的中国高铁到飞向蓝天的国产大飞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在现代化道路上加速奋进;从一穷二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从探索大洋深处的蛟龙号到遨游星汉的神舟飞船,中国向世界展示着下五洋上九天的自信与豪情……
  习近平总书记用坚定的语气揭示出这一切奇迹背后的精神底色——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30多年高速增长,7亿人摆脱贫困,世界稳定一极……中国道路铺就了中国奇迹,中国奇迹印证着中国道路。当世人慨叹“我们的星球病了”的时候,中国正坚定不移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奋力前行。
  2017年1月9日,瑞士日内瓦雪花飞舞。
  在中国主题图书全球新年展销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日内瓦大学博士研究生皮埃里克·波尔谢手捧一本法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大家都说这是了解中国领导人治国理念、执政方略的必读书目。”
  这部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图书出版千日,已以600余万册的发行量覆盖了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行天下。
  是的,中国人有理由自信!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践丰富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航中国奔向伟大复兴。
  春天的西藏乃村,烂漫野花点缀着绿绿的草场,为千年古村换上新装。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周边环绕的雪山是凤凰翅膀,乃村就坐落凤凰之背。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乃村几乎被夷为平地。两年过去了,村民们亲眼见证了家园一步步走出灾难、实现凤凰涅槃的历程。
  “新房正在盖,两层,200平方米。”村民次旺多吉高兴地告诉记者,政府为每户补贴近20万元,“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政府,这是不可能的。”
  “制度的优越性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种优越性不仅表现为能够在危机面前空前团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攻坚克难,更表现为能够在危机过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高效运作、迅速崛起。
  是的,中国人有理由自信!
  应对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一个个教科书般的典型案例、一次次浴火重生的成功实践,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力量。
  2016年,一场名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文化巡展走向全球20多个国家。
  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展现出独特魅力。正如德国《南德意志报》所指出的:“面对西方的文化输出,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一味照单全收的时代已经结束。”
  是的,中国人有理由自信!
  通过继承传统文化、升华革命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最核心的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从物质层面上升为物质、精神的全面复兴,文化自信也日益成为中国自信的根基所在。
  “上溯100年,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自信。”在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看来,这种自信表现在方方面面——做好自己事情的坚持上、大步走向世界的胸怀上、全面从严治党的勇气上、主动调低经济增速的定力上,甚至“四个自信”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这种自信正化为中国航船继续前行的推动力、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向心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生机无限。
  自信者强——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今年21岁的浙江台州人陈楚白,刚刚从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这几天,他仍在加紧学习,为即将赴美留学做准备。
  “学成以后回国工作。”已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的陈楚白憧憬着五年后的人生,“中国发展那么快,国家每年的科技研发投入我们也看得很清楚。如果有条件,相信大多数人都想回来。”
  每年数以万计出国留学人员,每年数以万计海外引进人才……今天,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正以博采众家之长的自信将莘莘学子送向世界各地学习深造,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千万海外人才前来建功立业。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中国人一次次奋起,又一次次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真正走上了再造自信的人间正道。
  时空可以压缩,但过程无法省略。
  回望来路,中国人历经百年的精神重构比自信本身更发人深省、更令人震撼。
  “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总是与她的兴衰荣辱交织在一起。”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看来,“四个自信”是从中华民族百年复兴进程中走来的、从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走来的、从人类发展的长河中走来的。
  ——这种自信植根于中华文明深沉醇厚又海纳百川的文化沃土。
  尽管近代中国曾堕入历史的深渊,但如果将时间的标尺放大到百年、千年,辉耀世人的仍是绵延数千年不曾断绝、长期引领世界风气之先的中华文明。以这个时空尺度,曾经的挫折和低迷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次蓄势。
  ——这种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威力。
  2017年6月,国歌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听闻此讯,曾经无数次指挥奏唱国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一级指挥于海感慨万千:“‘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传递出超越时空的危机意识;‘冒着敌人的炮火’,彰显势不可挡的钢铁力量;‘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展现了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国歌中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国人民一次次书写出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史诗,不断创造出人类的奇迹、筑造起自信的大厦。
  ——这种自信坚定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016年12月30日上午,全国政协礼堂。
  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等欢聚一堂,共迎元旦。全场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热烈的气氛达到高潮。
  从万里长征的悲壮史诗到全民抗战的砥柱中流,再到解放战争的神州既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再次挺起不屈的脊梁,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精神力量。
  作为中国道路的开拓者、理论的践行者、制度的创立者、文化的弘扬者……人们从这个永葆先进本色、勇立时代潮头的政党身上看到了民族复兴之光。
  “中国体制优越性最大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政治组织、制度安排、治理方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中国体制既高效又灵活、既民主又集中、既多样又团结的根本所在。由此,中国政治体制才更具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这种自信升华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高擎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接力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坚定自信的理论源泉。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中华民族跨越式前行。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自信。
  长风破浪——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约2000名外国记者报名参加这次报道,规模甚至超过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贡献”“中国模式”“中国方案”频频登上外媒头条。
  中国的一举一动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也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全球发展的脉动。
  获悉中国“慧眼”卫星发射成功、量子技术取得突破、超级电脑蝉联冠军,法新社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国力正在增强;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正在减少到外企工作的兴趣,CNN第一时间评论指出,中国本土公司发展迅速且更具有创新精神;南昌一夜之间拆除了一座立交桥,英国《每日邮报》惊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效率!
  中国奇迹提升了中国自信。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纵观近代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坚定“四个自信”无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凝聚磅礴力量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的复兴,更是精神的复兴,是民族自信的完整重塑。”中央党校教授祝灵君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道路自信是根本,理论自信是引领,制度自信是保障,文化自信是支撑,‘四个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韩振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我们的道路、创新我们的理论、完善我们的制度、弘扬我们的文化,才能永远保持昂扬自信的姿态。
  ——坚持我们的道路,就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力求把自身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为什么要把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一言以蔽之,就是理想所寄,使命所使,事业所需。”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撰文指出,在兴党强党问题上,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严治党,砥砺前行,使党具有强大的政治引领力、民心感召力、组织动员力和自我革新力,才能不断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
  ——创新我们的理论,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近年来,国外学界不断追问。
  英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有生命力和成功的原因,就是她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本地化和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的条件。而这一过程仍在继续。
  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实践,针对新的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飞跃,将为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也将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在未来的时代进程中,人类将不断见证与体认这一历史性转折的意义。”畅销书《大道之行》的作者之一白钢说。
  ——完善我们的制度,就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制度自信源于制度效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增强制度自信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还要体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保障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认为,只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各方面制度和机制的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实际效能,才能不断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弘扬我们的文化,就要对中华文化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固守传统和抛弃传统,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断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说,文化自信是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自信。
  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再到“心有大我”的黄大年,爱国主义精神生生不息;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为人民而死”的焦裕禄,再到“不忘初心”的廖俊波,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陈先达认为,文化自信既是基于我们民族苦难和奋斗史的文化自觉与自豪,又是我们民族寻找自身伟大复兴之路的文化史的展示;是一种既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又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是一种既积极奋进又不卑不亢的文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今天,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一个民族复兴进程中的自信之力。那是挺立潮头勇于担当的责任,是着眼长远计定千年的手笔,是无惧挑战勇于开拓的气魄,是放眼全球引领世界的胸怀……这种力量激励自我,感召世人。
  一个蓬勃向上的世界离不开13亿多自信的中国人,日益自信的中国正在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提供着越来越多的经验、方案和正能量。
  “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的话语向世人展现出中国自信的宏阔格局。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新的使命,新的召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