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金融业迎来监管协调新时代

2017-07-17 作者: 盛刚 来源: 大众日报
  □盛刚

  ■此次会议虽未打破现有“一行三会”的机构设置,但设立更高规格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改变过去没有更高权威机构来协调“一行三会”监管的问题,显然是把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提到了更高层面
  时隔五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作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风向标”,这次会议定下了未来五年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基调。在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的同时,加强监管的思路也非常清晰。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加强金融监管问责。随着更高层级的监管协调机制建立,中国金融业迎来了监管协调新时代。
  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成就突出,但问题也不少,明显表现在经济脱实向虚现象严重。这又和近几年来金融创新过快,导致影子银行业务等各类新业务超速发展密切相关。实际形成的各种业态的混合经营和传统分业监管矛盾突出,带来金融风险膨胀和失控的风险。分业监管下,各监管部门只对其分管的领域负责,但金融混业发展,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让任何单一监管主体都无法对被监管机构的业务进行全覆盖。监管标准不统一,也让监管套利成为常态。过去几年来,金融风险不停地在不同部门之间游走,监管“盲区”蓄积的风险越来越多。此前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如股市暴跌的处置,也让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性不足的弊端暴露无遗。
  众所周知,2017年是金融监管年。今年以来,金融监管不断加码,“一行三会”接连出台措施,加快金融去杠杆,强化对银行同业、债市、股市和保险业等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虽然成绩不小,但鉴于分业监管体制的统一性不够,利益掣肘严重,监管协调难度大始终是个问题。此次会议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对于深化改革,克服金融监管短板,加强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将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这个机构是国务院层面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权威决策机构。所起作用绝非只是简单的咨询和部门协调,而是有明确的权力和职责,对推动解决当前“一行三会”之间金融规则打架、金融机构和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金融监管存在真空和明确监管责任等许多问题都要有所担当,这将大大提升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因此,此次会议虽未打破现有“一行三会”的机构设置,但设立更高规格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同时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改变过去没有更高权威机构来协调“一行三会”监管的问题,显然是把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提到了更高层面。而通过强有力的大监管来统一协调,对防止出现监管的真空与漏洞,及其有可能导致的跨界交叉性金融风险,会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这与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的金融改革方向完全一致。
  此次会议是在既要防范系统性风险,又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背景下召开的,针对当前金融市场复杂多变、金融产品结构复杂的情况,对跨业的金融产品实施穿透性管理,以避免形成风险隐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应该看到,金融机构尽管有很多业务相互渗透,但金融业务的本质不因相互渗透而改变。过去,监管是机构监管为主,对机构的牌照进行管理,“谁家的孩子谁抱”,而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情况下,监管原则要从单纯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就是说,除了牌照式管理外,还要按照经营业务的性质和行为来划分监管对象,这有望消除金融创新带来的监管真空,解决机构间业务交叉导致的监管缺位问题,也可以减少因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玩猫捉老鼠游戏”、监管套利等行为。
  自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金融风险集聚、脱实向虚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主要矛盾。而化解矛盾、实现有效监管关键还是要靠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既要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又能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只要改革到位,监管到位,金融风险不难控制,金融脱实向虚也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