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桓台“多肉经济”助力特色农业发展

小植物带来脱贫新希望

2017-06-28 作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张磊

  6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桓台县果里镇凤鸣村的淄博润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邦农业”)。走进大棚,放眼望去,3000余平方米的大棚内,一排排“多肉植物”盆栽植株姿态各异,晶莹剔透,很是可爱。
精品养殖抢占市场先机
  “这是莫西干、香格里拉、巧克力线,那些是先锋派、香水。这个棚里有二三百个品种,几十万株多肉植物。”润邦农业总经理李艳丽向记者介绍。
  李艳丽有一家市政公司,主业是市政工程。2015年,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多肉,她对它们“一见钟情”,于是在发展绿化苗木、大棚花卉和林果采摘的同时,将目光瞄准“多肉经济”。“园林绿化与市政建设相配套,我就想着可以用多肉来做园林绿化。”两年间,李艳丽把小爱好发展成大生意,成为全国闻名的多肉植物供货商。
  回声400元/株,少将600元/株,柠檬贝瑞800元/株……平时多肉植物一株才卖十几元、几十元,怎么这里的这么贵?“我这里是精品多肉棚,很多品种是国内独家,从国外引进,母本一株就要千元。”李艳丽道明了她的生意经:除了自主培育外,我们还以高价从国外买断高端品种,杂交成功后投向市场,提升了产量,降低了成本,从而抢占了市场先机。
  往大棚里面走,李艳丽指着一款状似莲花的多肉植物告诉记者:“拿这款‘鲁宾’来说,这是我们的独有品种,春天长成时,每株市场价可达二三百元。”此外,这里还对多肉植物进行寄养、代买、交换,每年收取1500元。由于植物每季的生长状态及外貌有所不同,李艳丽充分发挥公司员工的创造性,把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放在一起种植,形成盆景,不但观赏性大大提升,更是卖出了好价格。
  去年,公司多肉植物的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今年仅1-4月份销售额近500万元。
多肉植物成特色新产业
  如今,润邦农业已成为淄博市最大的多肉植物产业园,园内有多肉植物1500余种,年产多肉植物达300万株,百分之九十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售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些多肉植物,凭借其品种多样、花色多彩、造型多变的特点,俨然已成为桓台县的又一新特产。
  “润邦农业”除了多肉植物,苗木、林果种植、大棚花卉等项目多点开花,花卉苗木基地占地500亩,温室大棚9000平方米。公司成为集多肉植物培育、绿化苗木及乔木花卉种植、农业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淄博市农业龙头企业,先后被评为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省级示范社等。
  除此之外,“润邦农业”还成为青岛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并与青岛农业大学一起成立苗木花卉研究基地。同时,还是早教中心、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的课外实践活动乐园。
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2017年,扶贫及低保标准市标4200元,省标3509元。桓台县低于4200元的有2754户5560人。其中,低保户2235户4617人;一般贫困户519户943人。县里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74户11404人。其中低保户3057户6239人;五保户509户522人;一般贫困户2108户4643人。
  2017年,为帮助贫困户实现致富梦想,桓台县着力打造就业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据了解,全县投入2000万元,共建成20个扶贫车间,吸纳2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年收入万元以上。“目前,桓台县主要有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扶贫车间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相结合,实现扶贫工作全覆盖。”县扶贫办主任郑桂林告诉记者。
  按照发展现代化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想法,“润邦农业”积极参与扶贫事业,成为县里的扶贫车间之一,帮扶附近村庄的贫困人口,解决农村就业人口90余人。
  凤鸣村贫困户于霞因丈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且常年需要其照顾,儿子还在上学,家庭困难。“润邦农业”将她的耕地流转过来,并为她安排了一份工作,月收入1500元左右。
  2015年,“润邦农业”承担了果里镇凤鸣村、麻家村两个财政专项产业扶贫项目,通过两种方式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一是对有劳动能力的安排在园区内就业,每月工资可达1500元-2000元;二是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固定收益进行帮扶。通过这种“龙头企业+村委+农户”合作的方式,既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注入资金,又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实现了贫困人口脱贫与促进企业发展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