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以百姓心为心

2017-06-28 作者: 王晓河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晓河

  以百姓心为心,必须精诚、精粹、精细。
  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百姓的幸福生活。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恳切的话,实在的理,透着宗旨、蕴着深情、垫着实诚,以此为灵魂,所有工作才抓住根本,才富有动力,才有作为和成效。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经历,“以百姓心为心”贯穿始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体会。
  以百姓心为心,必须精诚。“多年来,我一直在跟扶贫打交道,其实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了解贫困窝子、深入贫困窝子、改变贫困窝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精诚。精诚就要固守本心,为官当政,不忘自己也是百姓出身,根在群众中,不高人一筹,也不贵人一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架子,不设防,平起平坐,不突兀、不见外,才与百姓心相印。要交融交心,“人之相交,贵相知心。”扶贫是很重要的群众工作,关键在上心、走心、交心。把心交给群众,让群众摸到你的心,就会和你手牵手、心贴心、肩并肩,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肝胆相照,互见心迹。要以实见心,在梁家河为打大口井,习近平光脚站在冰上;在正定下乡调研,扛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从宁德到下党乡,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向总书记看齐,党员干部就要拿出过硬的行动、拿出见境界的事实,让群众看得见、看得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群众自然对你欢迎和拥护。
  以百姓心为心,必须精粹。由知青成为支部书记,北京市奖励给习近平一辆三轮摩托车,他开到延安,换回了一辆东方红5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一台磨面机、一台扬场机、一台碾米机和一个潜水泵,这些颇为实用的农机具大受群众欢迎。为官当政,公众人物为公众服务,应该超越自我之心、战胜自我之心,才不负众望。为官不精粹,“装儿子”要露馅,摆样子要丢丑。工作是任务,要怀使命感去完成;干事求政绩,要怀责任感去尽心,超越和战胜自我,才有肝胆和境界。习近平说:“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精粹为民,才廉洁奉公,才全心全意,才能在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为民服务和百姓需求之间找到对接点,做到通民心、合民意。
  以百姓心为心,必须精细。习近平到湘西十八洞村视察,看到村里都是留守老人、孩子、妇女,便给他们搞“几条腿”——一户养几头黑猪、一头黄牛,再养几只山羊,群众很高兴。他在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带队到闽东沿海、山区专题调研“茅草屋”和“连家船”问题,建议省委把“连家船民搬迁上岸”“茅草房改造搬迁”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使数万人告别了风雨飘摇的生活。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就是要找准穴位,精准施策,精细施工,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真正告别贫困。群众利益无小事,所有的群众工作都一样,只有做到精准、精细,润物细无声,让群众从心里感到甜蜜,才真正做到位、做到家,“以百姓心为心”才落到实处。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以百姓心为心”,是崇高理想、坦荡胸襟、远大目光的凝缩,来不得虚假,做不得样子,须得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恪尽职守,充满感情地做好每一件事。为群众办事,多跑跑腿;为群众解惑,多费费心;为群众解难,多些耐心和担当;与群众沟通,多些舍弃和坦诚……将心比心,一天天、一件件、一桩桩,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群众就会变成亲人,我们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