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初试啼声,即成经典——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11)

2017-06-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美)盖伊·特立斯 著 范晓彬 姜伊敏 译
  《巴黎评论》的总部1952年时位于伽杭塞尔街8号,那儿只有一间办公室,里面有张写字台,四把椅子,一瓶白兰地,还有几个双腿修长的活泼女孩。这几个女孩都是史密斯或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生,她们都急于想上刊头,目的是让家中父母确信她们在国外的生活清正。如此多的年轻女子来来往往,使总部好不热闹。普林顿的业务经理是位个子不高、言辞尖锐的哈佛才俊,名叫约翰·P. C.特雷恩。这位经理觉得要记住所有女生的名字简直荒唐可笑,于是他宣布应该用“埃普泰克”这个简单名字称呼她们。曾在《巴黎评论》干过的女“埃普泰克”包括简·方达、琼妮·迪龙·莫斯利(财政部部长迪龙之女)、盖尔·琼斯(莱纳·豪恩之女)、路易莎·诺伯(格罗顿橄榄球队教练之女)。其中诺伯是个很勤奋但爱忘事儿的女孩,她总是接二连三地丢掉手稿、信件和词典。有一天,约翰·P. C.特雷恩收到图书管理员的一封来信,信中抱怨诺伯小姐借的书已经超期一年了。后来他回信道:
  亲爱的先生:
  我现在只能手写回信,因为L.诺伯小姐上次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拿走了我写信时惯用的那台打字机。当她去图书馆时,或许你可以帮我问问我们能否要回那台机器。
  随信附上征订回执一份。
  此致
  J. P. C.特雷恩
  由于《巴黎评论》的那间办公室明显太小,不能满足职员们边玩乐边工作的需求,而且能在咖啡馆消磨的时间也很有限,所以,通常到下午5点,他们就聚在佩瑟瓦尔大街14号彼得与帕特茜·马西森夫妇家里,这个时间那里一定有聚会。彼得·马西森是《巴黎评论》的小说编辑,身材高高瘦瘦,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年幼时曾和普林顿一同在纽约的圣伯纳德高中读过书,现在正在写他的第一部小说《雷斯石》(Race Rock)。帕特茜是个娇小可爱活泼的金发女子,有着淡蓝色的眼眸和窈窕的身材,所有26岁的男孩都爱慕她。她的父亲是已故的理查德·索思盖特,曾一度做过国务院的礼宾司司长。帕特茜曾和肯尼迪的孩子们一同参加过草坪舞会,还有私人司机和家庭女教师;1948年,她在史密斯女子学院上到三年级时辍学,孤身一人来到巴黎,后与彼得邂逅,三年后结婚。婚后他们返回巴黎,以每月21美元的价格租下了蒙帕尔纳斯这座公寓。自从彼得以前的女友离他去委内瑞拉后,公寓就一直空着。
  公寓的屋顶很高,有露台,阳光充足。一面墙上是一幅藤田嗣治的巨大猫头画像,另一面墙全是玻璃,高大的树木抵着玻璃墙,一些野生植物攀爬着。到这里的客人们总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巨大的鱼缸里,特别是在下午6点钟,房间内飘着荷兰杜松子酒和苦艾酒的香味,此时猫头似乎显得更大了。一些瘾君子也会闲逛进来,点头致意,轻轻地,不出声响地坐在某个角落里。
  上世纪50年代的这幢公寓和上世纪20年代葛特鲁德·斯泰因的家一样,都是美国年轻文人经常聚会的场所;同时,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上世纪60年代在纽约的普林顿寓所里将要盛行的那种氛围。
  威廉·斯泰伦经常参加彼得的聚会,在他的小说《纵火焚屋》(Set This House on Fire)中曾描述过这幢公寓;小说家约翰·菲利普斯·马康和特里·索瑟恩同为《巴黎评论》的编辑,也经常光顾这里;詹姆斯·鲍德温时而也会出席;哈罗德·L. 休姆斯几乎从不错过任何到这里来的机会。休姆斯身材矮小但很结实,性情冲动,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平日他蓄着胡须,戴顶贝雷帽,还总爱拿着把银柄的雨伞。这位先生因为带着一个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女孩在归寝时间过后驾游艇兜风,被麻省理工学院开除了。后来他加入了海军,在马里兰州的班布里奇基地做蛋黄酱,生活一直很不如意。最终,哈罗德·休姆斯完全反叛传统,离开美国,到巴黎去闯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