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实施“标准化+”战略接轨国际走天下

青岛:剑指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17-06-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海信产品展厅
  △海尔互联工厂
  △海信研发中心
  △青岛啤酒生产工艺标准化流程
  △青岛三利集团生产车间
  △中车四方承担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建设
  □薄克国
  
世界大咖对话“标准化”
  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为主题的2017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将于今年6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届时,国内外嘉宾将会聚岛城,在论坛搭建的高端专业对话平台上,共话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
  论坛总主题为“标准实现价值,人类共享发展”,规划为定期、定址召开的国际会议,就国际标准化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关注的热点进行讨论、交流、协调,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倡导方向和主要议题形成延续和扩充。
  本届论坛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山东省政府指导,青岛市政府主办,主题为“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论坛旨在吸引世界目光,打造一个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的国际标准化高端专业对话平台,为建立与国际、区域和国家等标准化机构的合作创造机会,用标准化的方法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论坛可持续发展,根据青岛市委会议纪要要求,成立了论坛咨询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策划论坛议题、主题,研究论坛成果;为起草重要技术报告、领导讲话等材料提供咨询和指导;协助邀请国内外重要嘉宾;提供其他技术咨询和指导。
  截至6月20日,论坛邀请到外籍演讲嘉宾55人,分别来自ISO、IEC、ITU三大标准化国际组织,CENELEC、VED、UL等区域、国家标准化相关机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等联合国机构和国际铁路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西门子、施耐德、斯图加特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高校。
  论坛还将邀请全国质检系统、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尔集团、中车集团、清华大学、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等相关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高校、社会团体和科研单位的嘉宾出席。
  本次论坛形成了“1+6+2”的会议架构。“1”是指主题论坛,“6”是指设立6个专题论坛,即“自愿性可持续标准研讨会”“先进标准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标准助推高铁装备与技术创新发展”“国际标准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船舶海洋产业发展和标准化”“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与教育”,承办单位分别为中国标准化协会、海尔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青岛大学。“2”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会议和中德标准化合作会议与论坛同时举办。
得标准者得天下
  青岛是中国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与标准化有着紧密联系,在中国工业的标准化进程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多年后的今天,通过“标准化+”城市战略的实施,城市质量精神已在青岛落地生根,并让城市发展“如虎添翼”。
  在青岛北部城阳区,借力中车四方从老城区搬迁至此,当地打造“动车小镇”。短短几年间,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专业研发高铁新材料的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项目相继落户,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正是在中车四方股份研制成功的,该高速动车组在13个技术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将成为中国高铁的下一代主力车型,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搭建了重要的技术平台,推进了中国产品走出去向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转变升级的步伐。在高速动车组驰骋四方之时,中车四方股份也赢得了“标准”话语权,在高速动车组领域主持或参与编制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青岛在国内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并于2015年11月与国家标准委签署了《关于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作备忘录》。
  青岛将“标准化+”战略作为城市战略来抓,支持企业将自主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工业企业提升质量规范水平。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涌现出一批产业规则的“制定者”,标准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标准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主导标准则是引领行业的标志。
  作为家电领域的佼佼者,海尔、海信等企业牢固树立标准意识,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制订修订。目前,海尔集团提报的34项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被国际标准组织采纳,成为中国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海信集团主持和参与了31项国际标准、357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其中已颁布国际标准22项。
  2002年,海尔研发出热水器“防电墙”技术。防电墙的诞生,彻底解决了环境带电情况下的洗浴安全问题,避免了无数悲剧的发生。在2002年10月第66届IEC大会期间,海尔正式向IEC/TC 61提出“防电墙”国际标准提案,并被成功采纳为NP。经过长达6年异常艰辛的国际标准化征程,终于在2008年,实现了中国家电企业在IEC标准中“零的突破”。不单带动了全球热水器行业质量整体水平提升,海尔也因此获益匪浅。
  2015年,海尔又成功推动IEC成立冰箱保鲜工作组,并担任工作组召集人;2017年2月由海尔主导的IEC冰箱保鲜标准立项正式通过新工作项目(NP)投票,这标志着中国家电行业实现了牵头制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据权威专家分析,这个国际标准一旦正式发布,现有市场上很多无法达到国际保鲜标准的冰箱品牌和产品,将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将提升中国冰箱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一开始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举步维艰,到现在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一帆风顺,海尔的成就既得益于其不断的创新,更得益于不断积累的国际标准化雄厚基础。截止到2016年底,海尔在全球有近180名专家活跃在国际及区域标准组织中,其中还担任了18个TC/SC主席、WG召集人、SC秘书的职位,其中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EC、ISO中,海尔共拥有66个专家席位,位于全球家电行业的前列。并且海尔是中国唯一进入国际电工委员会市场战略局(IEC/MSB)的家电企业,也承担了IEC/SC59A国际洗碗机分委会秘书处工作。截至2016年12月,海尔累计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43项,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65项,是中国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
  海信同样是国际标准化的积极参与者。海信从2007年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工作,牵头组织起草了LED液晶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尔后,又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平板显示技术委员会激光显示工作组组长单位,自2013年标准组成立至今,已经有2项标准出版,5项标准在顺利推进。在光模块领域,海信也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迄今为止,海信共主持和参与了31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海信研发管理部部长王志刚认为,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会极大地提升公司在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和市场地位,海信接入网光模块销售额能够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此举功不可没。同时,有利于超前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在研发上避免走弯路。“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由被动遵守竞争对手制定的规则,向主导制定规则转型,标志着公司在这个行业掌握了核心竞争力。”
  一些中小企业也因为重视标准化工作,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掌握了行业技术标准“话语权”,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而尝到了甜头。青岛三利集团公司承担了全国无负压供水设备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主持制定了《无负压给水设备》标准,将企业的自有技术转化成国家标准,企业市场占有率和效益有很大提升,引领了行业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者;青岛开发区创统科技发展公司承担了逆变电源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了相关领域国家、行业标准,企业知名度和效益得到很大提升;青岛国林实业公司通过参与制定《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行业标准,提升了公司实力,成为全国最大的臭氧发生器生产企业。
  据了解,青岛市质监局与青岛大学联合成立的标准化战略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将逐步解决青岛市标准化人才缺乏等问题。中车四方承担了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建设,该项目是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批复的全国第一批试点单位。同时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价试点城市,承担了三项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工作。开展总局NQI项目《消费品质量监管和信息反馈方法标准研制》。承担省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筹建工作。
重奖标准化项目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远程访问系统架构项目给予奖励12万元;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机硅改性醇酸热反射船壳漆规范项目给予奖励11万元……”1月18日,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管局举行标准化资助奖励颁奖大会,对荣获2015年度标准化资助奖励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奖励和表彰,奖励总额139.5万元。
  市南区广泛动员全区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推进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标准化强区。
  市南区进行标准化资助奖励颁奖,是青岛市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和进行标准化资助奖励的缩影之一。2003年国家标准委和科技部批准青岛为“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地方试点城市,2007年,青岛市政府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和《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上一年度完成的标准化项目,包括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等进行资助奖励。截至2016年底,对26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1757个标准化项目进行了5473.6万元的市财政资金资助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
  据统计,在获得市级财政资金资助奖励的1757个标准化项目中,分区、市情况来看,崂山区有330多个标准项目,市南区250多个标准项目,城阳区有210多个标准项目,这三个区列前三位,分别约占全市总数的19%、14%、12%,合计约占全市的一半。从项目完成单位来看,海尔集团有185个标准项目、中车四方有99个、海信集团有91个,分别约占11%、6%、5%,合计占全市的1/5强;74项国际标准提案中,海尔集团完成43项,海信集团完成15项,分别占全市的58%、20%,合计约占80%。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不仅成为青岛市、也成为我们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标杆和领军企业。另外,像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院校以及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山东检验检验局等驻青岛市单位也有很多标准制修订项目。
  奖励“标准制定者”,按照新修订的《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今年4月1日起,在自主创新、产业竞争和国际贸易中积极开展标准化项目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部门,将获得最高50万元的资助奖励。
“青岛标准”要走出去
  标准还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际通行的“技术语言”,与一座城市的对外开放密切相关。
  青岛与标准化的紧密联系,还基于城市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目前,青岛已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67个国外城市结为友好关系,青岛港与世界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如此大规模的对外开放,使青岛能够广泛对接国际标准,加快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青岛市还对标香港、新加坡、旧金山等10个国际城市,制订了《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包含了5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比如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成长力、国际吸引力等,希望以国际标准引领城市开放发展。
  青岛“以标准促开放”,在推进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上最为明显。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的战略合作园区,也是中国国家标准委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国际标准合作示范园区。园区先行建立了可量化的40项生态指标,其中有些指标为中国国内首次提出。严格的标准,保证了园区建设水平,提高了投资吸引力。2014年和2015年,中德两国两次签约,将被动房示范项目、空中客车直升机项目落户中德生态园。
  2月24日,《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由规划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6个部分构成。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实施“标准化+”战略为重点的规划。
  规划提出,开放构建,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国内外标准化先进经验和成果,依托产业、产品、技术特色和优势,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树立一批“青岛样本”,推动“青岛标准”走出去。
  《规划》提出,到2020年,青岛新承担5个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职能,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余项,新承担国家和省标准化试点示范任务50项,组建团体(联盟)标准组织10个,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0余项,制修订地方标准规范500余项,建立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个,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0余家,青岛标准馆藏量达到120万件,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标准化科研服务机构。
  《规划》提出,青岛将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建设、政府管理等五大重点领域推进17项“标准化+”,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这17项“标准化+”包括:标准化+先进制造业、标准化+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现代农业、标准化+科技创新、标准化+民政服务、标准化+公共教育、标准化+社会保障、标准化+医疗卫生、标准化+交通运输、标准化+智慧城市、标准化+生态资源保护、标准化+新型城镇、标准化+美丽乡村、标准化+文化、标准化+体育、标准化+行政管理、标准化+安全应急等。
  在“青岛标准”走出去工程方面,青岛市将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及主要贸易国的标准化政策和标准研究,开展标准互认,深化标准化互利合作。利用承办国内外大型标准化会议和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等契机,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标准化交流活动,提升“青岛标准”国际化水平。通过青岛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大力推动“青岛标准”走出去,为城市战略、建设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作出贡献。
  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作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城市,青岛目前已承担了25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技术组织秘书处,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4项、国家标准650多项、行业标准700多项,在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基本服务均等化领域形成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青岛标准”走向世界。
  国际标准化论坛举办在即,国际、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和专家齐聚青岛,为中国标准化发展引智聚力,借助论坛与国际上的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专家建立联系,将国际标准推介给各国用户,促进国际标准实施落地。让更多的中国用户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更多的青岛标准、山东标准转化成为国际标准,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形成与国际广泛交流的机制,使青岛更好地融入世界,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其间,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以培养基地为载体,培养更多的外语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综合性标准化人才,打造永久性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高端平台,服务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