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台滋养一方产业

北京地铁2号线装上济宁“安全门”

2017-06-20 作者: 孟一 吕光社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一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姜海珍

  地铁,成了很多城市疏导路面交通的首选。细心的人会发现,国内地铁相较国外地铁最大的区别是多出了一道安全屏蔽门,这种将站台和列车运行区域完全隔开的高科技产品能有效避免站台坠落等恶性事故,成了国内地下交通不可或缺的安全护卫。
  然而受技术所限,我国的地铁屏蔽门过去一直实现不了门与列车间的完美联动,在有人不慎被门夹住时,只能通过声音报警、人为排除,列车不能同步停止,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如今,这一安全问题在正在施工的北京地铁2号线上面临破解,一道济宁设计、能够实现“夹人即停车”的真正智能门已经完成交付。
  “从接到项目设计订单到通过各种检测、完成交付,我们前后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6月15日,谈起这个客户心中“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山东科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力光电”)总经理李海明却显得平静,因为,在他们近几年所进行的与光电保护装置相关检测中,一次性过检率几乎达到100%。而之所以被认为难以完成,正是因为屏蔽门的核心部件光电保护装置技术含量极高,不仅要满足安全性要求,更要稳定、可靠,确保设备能适应地下特殊的温度、湿度,且要抗震动、抗电磁。
  尖端技术的熟练掌控,源于科力光电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更与设于济宁高新区的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我们每作一项光电保护方面的检测都要寄送样品到上海、深圳等地的大型检测中心,花上2万多块钱一个半月可以拿到检测报告。中间如果出点岔子就麻烦了,几个月砸进去不说,费用也高得令人咋舌。”回想起因受时间、财力限制连产品检测都不敢轻易作的过往,李海明直言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自从和“自家”检测中心展开合作,产品随完成设计随着手检测,不仅省时省钱,更可以通过频繁的试错快速提升技术水平,这也是名不见经传的科力光电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跃居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
  2012年,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正式落户济宁,作为长江以北仅有的两个专业领域国检中心之一,这一“神奇”的落户为济宁光电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顺势成为辐射带动鲁西地区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平台式发动机。
  记者在位于济宁高新区产学研基地的检测中心看到,每个房间都放置了大大小小的检测设备,中心主任宋庆军说,中心一共有264台(套)检测设备,检测范围涉及半导体材料、照明电器及显示产品领域的电磁兼容等。除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外,中心还坚持为企业提供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帮助像科力光电一样的科技企业在不用花巨资购买检测和研发设备的前提下多快好省地插满羽翼。
  一个成熟的科技平台足以滋养一方科学发展的产业。随着光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省内外企业开始把检测和科技服务的视野投向济宁。济宁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已经具备和企业联合制定行业标准的水平,且成功获得了行业细分领域,诸如光电保护领域的欧盟市场准入认证,成为全国唯一能做光电保护装置全项测试的检测中心。仅2017年上半年,山东省就有100多家企业与中心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合作,辐射半径持续加大。如今,类似的公共服务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在济宁培植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