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泰

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打造创新驱动平台

新泰:“改旧育新”提升发展质效

2017-06-16 作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来源: 大众日报
  ◆“山能重装激光产业化示范项目主要依托激光加工技术,构建‘装备、材料、研发、应用’四位一体产业架构,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激光器及配套设备200台套,各类机械产品制造和修复100套,实现销售及服务收入12亿元,税收8000万元。”6月10日,记者走进山能装备工业园,董事长澹台凡亮指着一条条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介绍。
  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再制造试点单位,山能重装集团加速蓄势新动能,新上激光产业化示范项目,研发范围拓展至军工、交通领域,成为全国最大的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山能是新泰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新泰以争创全省县域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为目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坚持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突破项目、工业、园区,着力改造传统动能与培育新动能齐发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8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1个、竣工56个,为转型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在今年上半年泰安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考核中,新泰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赵 洁 王业盟


积蓄强劲转换动力
  “我们的垃圾焚烧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天可焚烧处理垃圾900吨。”在新泰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里,广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任峰指着忙碌的基建现场说。
  静脉产业园由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面积1000亩,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综合处理、炉渣综合利用、汽车拆解、废旧家电回收等10个项目,构建从源头分类、回收、加工、处理、循环利用、再生原料贸易的全价值链服务,是全国县级市规划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静脉产业园。
  面临爬坡过坎、补课赶超的双重压力,新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支撑,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行动,全市呈现出“招商引资一批、落地开工一批、在建推进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1—4月份,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9亿元,占全年计划的32.4%,同比增长10.1%。同时,以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招金引银为重点,组建7个产业招商小组,创新采取“招商小组+专业顾问+挂职干部”模式,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链式招商,今年共引进内资项目69个,到位资金54.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2个;新引进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8950万美元,同比增长36%,实现了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双提升”。
明确转换主攻方向
  “我们针对重点行业、特定产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先后承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省级试点项目10余项,真正做到量体定制、上门服务。”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和挑战,澹台凡亮积极转换思路,实现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作为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山能不断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机械产品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应用无损拆解、无损检测、激光熔覆等20多项再制造专利技术,参与制定国家整装设备技术选型标准。其中与美国QPC公司、长春光机所联合研制的大功率激光器及其配套高端加工设备,打破了国外激光设备生产垄断,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除山能外,特变电工、岳华能源等一大批企业也积极投身新旧动能转换战中,加大创新投入,持续增加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力度。为加快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新泰重点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按照“培育企业家、催生大产业”理念,依托工业联盟,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启动“重点企业上台阶、小微企业进规模”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三强”企业,支持特变鲁缆、山能重装、新巨丰等“20军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按照“三链融合”要求,深化煤电化、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集群,拉长增厚输变电、光电科技、新型包材、汽车装备、洁净煤五条产业链,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
打造创新驱动平台
  作为清华大学在江北打造的第一个县级市科技孵化器,位于新泰市经济开发区的清华启迪之星科技孵化器,采用“1N”创智创业模式,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助推器。目前基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3家,成为新泰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平台。
  新泰将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全市形成了以市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青岛保税港区泰安功能区为支点,以华东输变电科技、山能重装机械设备、光电科技、新型包材、北汽国泰汽车、益客食品“六大园区”为支撑,以清洁能源、新能源、起重机械、生物医药、绿色环保“五大基地”为补充的“一核一区六园五基地”。
  同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一个园区一个孵化器、一个企业一个技术中心的“六个一”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工程、三百项目引领行动、百名科技副职选聘计划,先后与100家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引进两院院士9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人、创新团队35个;设立了规模3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引进创投基金5家;与中关村合作设立了美国硅谷新泰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建成各类科技平台1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