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综合施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牵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牛鼻子”

2017-06-16 作者: 杨国胜 都镇强 张鹏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都镇强 张 鹏

  记者近日走进昌乐西瓜科技示范园,发现新品种展示棚里共引进种植了30多个西瓜新品种。同时,该示范园还采用了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十余项西瓜栽培新技术。作为西瓜种植大县,为推动西瓜种植的新旧动能转换,昌乐西瓜科技示范园通过试种筛选出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供该县瓜农参观选种,引领该县西瓜产业向“安全、优质、高效、品牌”方向发展。
  不仅仅是农业领域,记者在潍坊市多个县市区采访,新旧动能转换都已经成为当地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潍坊市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要素资源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综合施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目前,这个市已经成立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推进办公室,全力推动动能转换。
  潍坊市以构建“1669”现代产业体系为总抓手,按照一业一策的办法,邀请安永、德勤、毕马威等高端机构对22个产业逐一诊断,找出症结,有针对性地推动产业发展。同时,通过龙头带动、园区建设、创新平台建设、招商引资等措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虚拟现实、新能源汽车、生物基新材料实现销售收入均增长20%以上。同时,注重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对潍柴、歌尔等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建立企业问题会商解决机制,全力帮助解决困难,加速企业转型。潍柴由传统柴油机生产,转向高端柴油机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质量效益大幅改善,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75%,利润实现翻番。歌尔声学加速向VR产业进军,2016年虚拟现实出货量达200万台,占全球中高端市场70%份额。盛瑞传动8AT研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潍坊市坚持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通过竞争性用地、环保倒逼、资源激励等措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土地配置上,实行现代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竞争性用地机制,每年拿出一定土地指标,由第三方专家对现代产业项目进行评估打分,确定分配额度,保障优质项目落地。在环保指标配置上,探索分阶段逐步加严环保标准,对落后产能按最严格的标准加强环境执法,倒逼“双超”企业转型升级或关停淘汰,腾出环境容量。探索实施按行业环保先进标准和用能先进标准管理重大项目,对腾出的环境容量指标实行全市统筹、动态调剂,优先解决符合新动能标准的项目需求。在资金配置上,由政府牵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组建现代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新动能项目的支持力度,目前已组建基金22只,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在政策配置上,相继出台《科教创新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工业研究院组建方案》《加快招院引校工作意见》等配套政策。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综合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结合政府“放管服”改革,潍坊市全面建立起各类项目全流程网上运行、监管、服务、评价机制,完善领导包靠、集中开工、问题会商、协调调度、现场观摩、情况通报等配套制度。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措施,特别在降成本方面,出台了降低成本80条措施和“711”专项行动方案,从制度性交易、税费、融资、用工、电力、物流、用地等7个领域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放管服”改革,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40项、下放203项、调整193项。在优化审批环境、压减审批环节的基础上,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服务企业上,创新“3+N”问题会商解决机制,建立由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和N个市直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问题集中研究、集中解决,提高办事效率,共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23个。
  自2013年开始,潍坊市连续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和环保“十大工程”,在全国率先建成全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探索开展区域生态补偿,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实施县市区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1668个环保整治项目,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和生产线829个,拒批污染项目251个,为培育新动能腾出发展空间发展。
  此外,潍坊市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市、县、乡、企业四级齐动员,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构建起抓项目的大格局。进一步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优化民间投资政策环境,释放民间投资潜在活力。突出抓一批高端人才培养、创新园区、重大技改、战略平台、重大民生、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优质项目。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定目标、拿方案、搞对接、抓落地,确保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紧紧围绕“四新”“四化”,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已列入项目352个,总投资1.29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93个,总投资3957亿元;拟建项目122个,总投资3224亿元;规划项目37个,总投资57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