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项目新突破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2017-06-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齐鲁云商电商平台在电商、基础在物流、发展在金融、特色在技术、成功在数据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交易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能源消耗大数据平台。
  △山东金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物制药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建成后可达到年产丙谷二肽200吨和维生素D3原料药10吨生产规模。
  △淄博建陶创新示范园(一期),项目定位建成全市工业园区的新型创新示范园区,努力将建陶行业打造成全市工业精准转调样板产业,着力去产能、促高端、补短板、提质效,高标准推动全市建陶行业转型升级。
  △建设中的张相湖湿地公园效果图
  △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规划2020年形成绿动力商用车10万辆、电动汽车20万辆、专特车1万辆的产销规模,以满足国内国外市场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新星日日顺物流园项目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共建设4座1.2万平方米标准仓库和1座1.1万平方米非标准仓库以及配套设施、附房建设4座1.2万平方米标准仓库和1座1.1万平方米非标准仓库以及配套设施、附房。
  △雷帕得高品质板簧生产项目
  近年来,淄川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要求,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转型发展的“牛鼻子”,扎实推进老工业城市转型和“三大战役”,经过连续几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集中发力,冲劲十足。5年来,淄川区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71个,完成投资突破千亿元,特别是2017年全区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68个,总投资达到532亿元。一大批项目的实施推动淄川这个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一季度,全区GDP实现165.2亿元,同比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64.05亿元,同比增长7.6%;工业总产值522.4亿元,同比增长23.11%。
  □李永华 马景阳
  
完善机制集聚要素
以产业项目实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淄博市淄川区原先依托当地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企业占到全区工业比重结构的70%以上,而资源的枯竭使这些企业面临重重压力。淄川区在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过程中,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特别是一批产业项目的实施,建立机制、集聚要素,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以项目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以“严细实高”的精神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对上争取“三大战役”。2017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重点抓好首批总投资5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7亿元的168个区级重点项目,着力在项目手续办理、开工、完成投资、投产达效、重大项目建设上攻坚克难,实现新突破。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一是高水平策划项目,坚持项目建设与产业布局、政策导向相结合,不断提升重点项目对产业转型、动能转换的支撑力。今年累计策划实施战略型新兴产业项目34个、总投资125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5个、总投资167亿元,先后与中电建路桥集团、中国钢研院、杭萧钢构等一批知名企业签订了总投资156亿元的合作项目。701个对上争取事项,已完成争取事项135个,争取资金5.3亿元,一批政策、资金要素加速汇聚淄川。二是高效能服务项目,探索实施专业指挥部、大班子领导挂包小组、挂包部门责任镇办工作组“三线推进”工作机制。坚持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优先向重点项目倾斜,建立项目手续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办理、压茬办理。三是精细化推进项目,制定《重点项目推进精细化管理意见》,将所有重点项目逐一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手续办理、拆迁进地、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的进度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中国船舶国防动力产业园、新星海尔物流园、长城影视文创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加强融资方式创新。围绕新能源、高铁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的产业,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运用市场力量,撬动社会资本。做好政策性贷款策划争取和融资对接,2016年以来全区共有淄川区新材料园区沉陷地治理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山东金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年产200吨丙谷二肽和10吨维生素D3原料药项目等4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扶持,涉及资金3.22亿元。建立健全重点企业挂包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关键难题,一企一策落实解决措施。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确保各项减税清费、减负增效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挂牌和再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增强企业抵御经济下行、保发展谋转调的信心和能力。
  建立以园区为核心载体的新旧动能转换支撑平台。通过项目实施,打造优质平台,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优化生产关系组合方式,不断释放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打造“五大平台”:一是打造淄川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淄川经开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第7位。下一步,通过加速体制机制创新,集中力量建设汽车之城、生物药谷、电商智汇、宜业之家,把经开区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二是打造“互联网+”交易平台。以新模式推进智慧产业化,建设好齐鲁云商(煤炭)、般阳石灰石、联和水泥以及沃农资等4个大宗商品“互联网+”交易平台,构建“平台+物流+金融”的新型运营生态圈,力争3—5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去年12月12日试运营至今,齐鲁云商电商平台已实现线上订单总额208.6亿元,订单总量4378.3万吨,总用户546家。三是打造淄博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引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和工艺,集中建设投资48亿元、占地1600亩一期建陶产业园,在此基础上,加快二期工程建设步伐,瞄准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集约化,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陶生产基地。四是打造国家级服装设计品牌研发平台。依托鲁泰,发挥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其意大利境外设计平台带动效应,建设产业链集成创新中心,提升时尚创意水平,培植品牌价值过亿元的自主名牌,占领价值链的高端。五是打造特色小镇。重点建设昆仑镇国家级陶瓷小镇、双杨镇省级建陶特色镇,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建立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强化企地合作,合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充分发挥淄矿集团强大的投资带动功能,重点围绕清洁能源、电子商务、装配式建材等产业,组织实施总投资23.5亿元的东华水泥和方大杭萧钢构、方大清洁能源、齐鲁云商“2+1+1”动能转换先行示范建设项目。实施“三百工程”,增强科技人才支撑。在前9届基础上,持续组织“百名专家淄川行”“百家企业院校行”“百名博士企业行”三百工程,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力争全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突破50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0项。加快建设中船国防动力研究院、中国钢铁研究院淄博基地,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深化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抓好瑞士布赫雷帕得合资项目、中建国际合作项目建设,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咬住重点项目不放松
产业转型发展再提速

  抓好“四个一批”,促进淄川产业脱胎换骨。一是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围绕产业智慧化,实施“5年500亿元”技改计划,建设鲁泰、唐骏、雷帕得等一批智慧车间,在关键线位开展“机器换人”行动,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上实现突破。二是集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近年来,淄川区围绕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借助国家资源枯竭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一圈一带”等政策机遇,以“一体两翼”园区为主体,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载体功能,新兴产业经历了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简单引进、应用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新装备、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战新产业不断壮大,策划实施总投资115亿元的18个重大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产能20万辆,产业规模达200亿元;中船国防动力电源产业园项目产能40亿Wh(瓦时),产业规模90亿元,力争3—5年新增战新产业产值1000亿元,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动能。三是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突出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总投资81亿元的1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新星海尔公路物流港,总投资37亿元,年物流周转规模达300亿元。依托长城影视集团,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齐长城创意园、聊斋文创园、1954陶瓷文创园项目。四是一批现代富硒农业品牌。规划建设10万亩天然富硒产业园,集中打造十大富硒基地,形成现代农业新动能。
突出抓好民生项目
人民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保障和发展民生项目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淄川区按照“质量求高、速度求快、效益求好”的工作要求,始终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首位,连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各级财政用于民生建设的支出5年累计达到128.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民生重点项目总投资从2015年的21.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8.13亿元,投资额度和项目数量翻了一番多。民生项目建设整体稳步加速推进,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巩固提升扶贫成效。积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识别5531户10153名扶贫重点户,全面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四位一体”扶贫模式,确保扶贫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目前,已编制完成15个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资金1650万元,覆盖带动6个镇127个村5751人持续增收;全面落实低保线和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全区9100名贫困人口实现“兜底式”脱贫。全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积极扩大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86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14万元,创业带动就业372人。加大社会保障托底,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60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6400元、4600元。开展亲情暖万家系列救助活动,惠及困难群众1.1万人。加快养老产业发展,建成5处农村幸福院。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启动淄川特教中心迁建,加快总投资2.2亿元的淄博师专附属学校、开发区实验学校项目建设,7月初实现搬迁使用,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区医院西院项目加速推进,顺利通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评审。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建成1处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和2处镇级康复中心。优化内通外畅的城乡交通。启动“5年100亿”交通发展计划,全面改善淄川城乡的交通出行条件。规划建设“大外环”,加快推进省道102、南外环、新湖南路新扩建工程,与张博附线搭建起中心城区外环框架。积极构建“大高速”,推进沾沂、济潍高速公路新建、滨莱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形成三面拱卫格局,实现全域15分钟内上高速。加快与中心城区的道路统筹,投资3.5亿元,建设北京路南延、天津路南延工程,实施湖南路综合整治,实现与中心城区的无缝对接。投资1.9亿元,实施“城乡路网提升工程”,抓好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创建和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工程,推进洪峨路、洪张路等县乡道路新改建工程,形成全域畅通的城乡路网体系。目前,省道102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完成拆迁15.8万平方米,土方量146万立方米,滨莱高速淄川段拆迁基本结束,近期将半幅封闭施工,北京路南延、天津路南延已完成评估工作,孝妇河沿河路、文峰山环山路、南环路、山川路、滨河路等道路已开工,完成投资3000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00万元实施城区雨污管网和新能源路灯改造、文峰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区供热管网提升和“汽改水”工程。启动体育公园和文化中心建设,实施留仙湖公园升级改造。把“三改三建”作为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的重要抓手,集中搞好36个棚户区、1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3处便民市场。近年来,累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54个、背街小巷300条,建成便民市场8处,受益群众达15万人。打造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突出产业支撑、特色打造,分期抓好昆仑陶瓷小镇、双杨建陶小镇、聊斋文化小镇、龙泉富硒养生小镇、太河写生小镇和齐长城小镇、西河红木小镇。开展美丽乡村“三级联创”活动,集中实施农村“五化”提升、连片创建、社区服务中心改造、乡村旅游开发和乡风文明培育五大工程,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目前,昆仑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双杨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藏梓村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上端士、梦泉等35个村入选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