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2017-06-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崂山区5400人有了家庭医生
  □白晓 薛晓鸣 刘庆
  
  5月17日上午,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李晓丽来到西韩社区居民王秀美家,老人83岁,得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李晓丽定期上门检查。
  有时候老人半夜血糖升高,可以通过电话指导老人调血压,就不用再跑医院了。李晓丽说,“我们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的、全程的健康管理。签约居民可以享受到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还可以为行动不便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崂山区自2016年10月以来,先后在10个社区开展家庭医生试点服务,运行半年来,共签约服务5400余人。2017年,崂山区将全面铺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
  据介绍,为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医疗健康需求,全科团队设立包含长处方、预约专家门诊、教授中医养生技能等10项内容基本服务包和针对7类重点人群的个性化专科服务包。
  在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协议,可以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指导合理的就医路径,协助居民预约三级医院专家门诊,与上级医联体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在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
  目前,崂山区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签约服务团队12个,以街道卫生院全科医生小组为核心的技术指导团队4个,以医联体单位专家为核心的专家团队5个,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在家庭医生的推广中,各卫生服务机构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出慢病学科建设,为签约居民提供精准治疗;沙子口卫生院打造妈咪宝贝全程服务品牌;王哥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00多名生活不能自理的特需人群建立档案,提供上门服务;北宅卫生院借力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慢病管理流程;麦岛社区服务中心实施慢性病三级预防。通过家医签约,指导合理的就医路径避免居民盲目就诊,逐步引导签约群众形成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新格局。
崂山区3万名中小学生争当食安小卫士
  □白晓 季晨雪 刘庆
  
  5月24日,崂山区中小学生“我的健康我做主 争当食安小卫士”活动在麦岛小学启动。据了解,崂山区在中小学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崂山区已在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实现了“明厨亮灶”,并将于今年11月底前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食品流通电子追溯体系。
  启动仪式上,共有12名同学被授予食安小卫士绶带,与此同时,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专为此次活动准备的食安小卫士吉祥物“安安”现场揭开神秘面纱。据崂山区食药监局杜萍局长介绍,为了让孩子们对食品安全有深刻、生动的认识,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食安小卫士吉祥物,并面向社会开展了吉祥物征名活动,经过征集,确定了吉祥物的名字为安安。这也是全省率先推出的食安小卫士吉祥物。
  据悉,此次崂山区中小学生“我的健康我做主 争当食安小卫士”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八大板块,分别是食安小卫士评选、食安课堂开设、食安文化营建、食安护卫队组建、食安户外体验活动、食安知识答题、食安小卫士宣言大赛、优秀小卫士和先进班级评选。
  为了净化校园内外食品安全环境,保障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崂山区食药监局始终将学校及其周边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深入推进。先后开展了校园周边“五毛钱”食品、学校食堂安全治理、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同时,将“明厨亮灶”和“食品流通电子追溯体系”列为政府实事项目,目前已经在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实现了“明厨亮灶”,并将于今年11月底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食品流通电子追溯体系。 
  崂山区食药监局将用半年的时间,陆续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此次活动。在所有中小学校开设校园食育课堂,聘请部分食育教师,邀请企业、院校食品专家,以及食药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校园食品知识培训、科普宣传活动。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食品安全宣传阵地,包括橱窗、宣传走廊等,形成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浓厚氛围,构建具有各自校园特色的食安文化教育阵地。在所有中小学校组建校园食安护卫队,由所在网格化食品监管员、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部分社会义务监督员及老师、学生家长组成,定期对学校周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并通过微信群及时就校园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将分批次组织部分食安小卫士及学生家长参观食品检测公司,了解食品检测相关知识;走进农村大集、农贸市场,参与食品快检活动,动手体验食品快检操作过程,提升食品检测感知度。还将在全区中小学生中举办食安知识答题和小卫士宣言大赛,提升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今年11月底将评选出优秀食安小卫士和先进班集并予以表彰。
给流浪乞讨人员
一个“家”
  □白晓 孙晓菲 刘庆
  
  流浪乞讨救助机构编制和人员缺乏,是当前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崂山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探索出了一条社会化、专业化、精准化救助道路,给流浪乞讨人员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崂山区经多方考察比较,与具有救助资质的专业社会组织——青岛市惠康救助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无偿提供300m2的救助设施一处。区政府积极协调物业管理单位,免除了物业、水电等杂项支出。惠康救助中心根据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规程要求,在救助站内分类设置男、女、儿童、老年等专业救助室,配齐配强了各类工作人员,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受助人员在站期间的各项安全。十年来,崂山区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7000人次,未发生一起应救未救、救助失当问题。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并不是简单的一推了之。崂山区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级举办的救助专项培训,邀请业务专家到救助站指导传授,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招聘具备社会工作、心理、卫生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一线,为救助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惠康救助中心也充分利用驻地高校集中的优势,与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等建立联系,组织具有心理辅导、方言翻译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青年志愿者到救助站帮助工作。与城管、公安等部门加强合作,及时发现需救助人员并查询信息,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全有效的救助。
  崂山区还开展精准化救助,回应流浪乞讨人员新诉求。在日常救助工作中,崂山区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由于长期漂泊,很多身上患有疾病,延误了治疗;有些甚至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性病,为救助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崂山区专门为流浪者开辟了绿色治疗通道,将患病的流浪者直接送至定点医院优先救治。住院期间,救助站聘请护工专门照料。
  日常救助中经常碰到流浪乞讨人员被送回家后,没过多久又开始流浪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其背后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家庭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流浪者就无法彻底回家。崂山区不是简单地把救助对象送回家,而是积极与当地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协调,聘请律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士开展合作进行源头治理,为被父母遗弃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为没有户籍的未成年人解决户籍和上学问题,为符合条件的的困难流浪乞讨人员申请低(五)保……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能否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直接关系其切身利益,也关乎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乎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文明与和谐。十年来,崂山区就是通过这样专业精准化救助,为流浪乞讨人员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家庭医生上门为签约居民检查
  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校园食品知识
  流浪人员获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