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能源

青州供电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2017-06-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静 左丰岐
  
  5月26日,天刚蒙蒙亮,位于潍坊青州偶园街马家香油铺的马忠平师傅便开始淘洗芝麻,做磨制香油麻汁前的准备工作。
  马忠平一家三代磨制香油麻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姥姥一辈儿传下来的长柄葫芦就是最好的见证。
  “俺母亲姊妹4个,没有男孩儿,母亲出嫁的时候,俺姥爷就把他做香油的扽葫芦、炒匙、大锅,推磨的驴用的夹板子等物件一块儿作为嫁妆给了俺母亲。”马忠平边干边对笔者说。
  在我国,小磨香油的历史甚是久远,早在《三国志·魏志》里就有文字记载。1905年版《磨香油》所画的就是民间制作小磨香油的场景:一头毛驴一盘磨,两个油锤一只锅。半夜三更转乾坤,一挑湖海金线落。
  一听这个,马师傅来了兴致:“这几句都是早年间卖小磨香油麻汁的小贩成天挂在嘴上的顺口溜。每天走街串巷,敲着木梆子,高喊:‘香油麻汁喽!’”
  做香油麻汁最关键的是炒芝麻这个环节。炒之前得先把柴禾劈好,炒制时一人添柴,一人翻炒。马师傅家的老锅一次可以炒10斤芝麻,一锅炒45分钟,一天炒6锅,光炒芝麻就得五六个小时。炒芝麻是个力气活,炒芝麻的时候马师傅同做香油麻汁的师傅一样,一般只穿一条大裤衩,光着背,背上搭一条毛巾用来擦汗。
  炒好芝麻以后就上磨磨,那时候都是驴拉磨磨芝麻。一头壮驴一天也就磨六七十斤。经过研磨后的芝麻形成酱坯,在酱坯中倒入一定比例的开水,利用油水比重不同这一特点,在经过反复物理振动后,水将油从酱坯中代换出来,这个方法称为“水代法”。
  马师傅算了一笔账,柴禾5毛钱一斤,100斤柴禾就是50块钱,以前5个小时翻炒芝麻的活,现在用电炒炉1个小时就能炒完,还炒得匀和,才用四五十块钱电费。
  马师傅从1985年开始干这行,干了32年了,现在年龄也大了,他说,要是还像以前用手工磨,他早就不干了,太费时费力,因为现在都是用电,有了电磨、电炒机、扽油机这些电器,老伴再搭把手,年龄再大俩人也能干。
  炒锅与电炒炉、石磨与电磨、油葫芦与电锤机……
  它们,是匠与电的偶遇,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更是文化延续的开始……
  马师傅的经历正是青州供电助推当地传统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