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山东实现“智慧法院”转型升级

◆四大平台助力信息公开◆智审系统覆盖全省◆诉讼风险评估用上大数据

2017-05-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张依盟
   通讯员 段格林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截至2016年底,全部57项评估指标中,满分率达到75.4%,基本完成率94.7%。”记者今天从省法院获悉,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对我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总体情况进行独立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我省法院基本完成以“智慧法院”为主要特征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转型升级。
  据介绍,目前,全省各级法院全部建成“一院一网站”和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庭审公开四大公开平台,审判流程信息、执行信息自动公开、庭审网上直播实现常态化,智审系统覆盖全省。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法院上网公开裁判文书261万份,律师服务平台已有1657家律师事务所18679名律师参与使用。
  “智慧法院”的各类系统中,诉讼风险评估是最受当事人欢迎的功能。在省法院信息中心,记者在系统内随机选择“民间借贷案由”一项,触摸屏上显示出提供哪些证据、被告信息等12道选择题;逐一填写提交之后,一份诉讼风险评估报告立即显示出来,包括可能支付保全费用、案件平均审限、是否对担保人造成伤害,乃至诉讼后与亲戚的关系等风险指数、等级,一应俱全。
  省法院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套“智慧评估”系统以诉讼案件的案由为入口,通过查询类似案件和参与诉讼风险问卷的方式,在风险、亲情、时间、经济、信誉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最终以诉讼风险报告的形式为当事人提供风险评估结果,告知当事人诉讼的风险。
  据了解,传统评估模式中,法官通过主观认识分析判断诉讼风险,形成一个大概的风险范围和预期,对风险要素的把握不可能详尽全面,更无法细化量化风险。如对“时间账”,当事人若想知道一般情况下此类案件处理需要多少时间,法官很难给出准确结果,而“智慧评估”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做到。
  “事实上,诉讼风险评估的过程也是当事人对诉讼风险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的过程。填写答题、获取评估报告、修订诉讼预期或完善风险点,都可以有效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科学调整诉讼预期。”省法院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全程留痕平台可以从“诉前调解”到“结案归档”将审判流程向上、向下延伸,把音视频信息纳入流程管理,实现全业务过程留痕,通过案件、诉讼参与人等信息关联,为审判、执行等工作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务。
  据了解,2016年,全省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40.2万件,同比上升9.3%,增幅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的民商事纠纷在诉前化解。“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使司法资源集中到需要裁判处理的疑难复杂案件上,回归到解决社会矛盾‘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能定位,才能防止案件非理性增长。”省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