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驱动力

聊城开发区企业“定义”国家标准

2017-05-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杨秀萍 王兆锋 张同耀

  在“互联网+”的时代,对传统企业来说,标准就是生产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参与各级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性,在参与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上,取得长足进展。
  “不要看参与标准制定你会得到什么,而要看到你不参与标准制定会失去什么。”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广平表示。开发区相关部门也采取多种措施,如资金奖励、宣传示范、帮助企业与国家相关标准委员会沟通、帮助企业开展标准制定等,帮助企业“定义”国家标准。
  “由我们公司主持制定的GB/T 33230-2016《铝及铝合金多孔微通道扁管型材》和GB/T 33226-2016《热交换器用铝及铝合金多孔型材》两项国家标准,已经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将分别于今年7月1日和11月1日实施。”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泉告诉记者,“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对规范企业产品质量要求,指导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将确立公司在铝及铝合金多孔微通道扁管型材领域的龙头地位。” 
  无独有偶。3月27日,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的区域应用示范工程(2014BAF09B01)”通过验收,在为该公司网络化智能化织机的深化应用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为国家纺织行业转型与升级换代打下了基础。 
  3月30日,中通客车12米氢燃料电池客车正式对外发布。中通客车品牌文化部部长李笃生介绍,“十三五”已经成为氢燃料从“研究”到“产业化”的重要转折期。同时,国家对于燃料电池大中型客车给予每台车50万元的财政补贴,燃料电池客车产业化正在驶上快车道。为抢抓这一机遇,中通客车加快燃料电池客车研发力度,经过技术攻关,正式推出氢燃料电池客车,目前已走在全国前列。 
  围绕现有产业做好强链、延链、建链文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构筑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万合工业、日发纺机、中通客车等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开发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则越来越多地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特别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成为该区向高端、高质转型的新引擎。
  超星生物是开发区为积极培育生物新兴产业而着力引进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以研制生产微生物饲料为主。公司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了近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发酵车间,安装了4条先进发酵生产线,目前项目已经投产运营。
  在开发区技术创新支持和科技人才激励的政策扶持下,超星生物在技术产品研发方面不断突破,目前拥有技术人员25人,研发高新技术产品4项,拥有国家专利10项。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2亿元,利税3000万元。
  “我们拥有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系统,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可满足食品、医药等行业的生产要求。产品可大幅减少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绿色环保和科技水平高等优势。”聊城超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福告诉记者。
  开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驱动力,每年列支3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研发设计、装备提升及平台建设,申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院士)工作站和国家实验室,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推动规上企业全面建立研发机构。
  该区还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列支1000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启动资金,用于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政策扶持、工作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