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知识赋权下的自我提升

2017-04-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潘飞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就把“知识”划分到社会最核心的资本、成本项目和经营资源范畴中。随着社会知识学的发展,福柯也对知识的权力纬度进行了深度的探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也被福柯解释成了“知识即权力”——按照这种逻辑,既然知识和权力是相互关联的,那么,人们掌握知识不仅意味着对他人行使决定权,对自身也具有决定权,并因此具有与社会其他势力抗衡的资本。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大学的精神》里收录的这七所大学,是全球范围的每一个莘莘学子都梦寐以求的象牙塔。
  科学知识作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高级提炼,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当知识透射出真理和正义之光,就很快被人类采纳利用。谁拥有科学技术,谁就拥有最多的权利和权力,特别是各种权利中蕴含的微观权力一旦形成权力合力,就会产生一种摧枯拉朽的无穷力量,使得人类生活的技术和自然环境的任何转变都成为可能。
  虽然知识与赋权之间存在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但是,只有当知识的掌握者真正成为在场者,拥有评价、再生产知识的话语权即实现了自我赋权时,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存在,拥有自由,现代知识终将成为利奥塔尔所说的权力的“统治与支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在这些大学里接受深造的人,正如本书的副书名所提及的那样,都以“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为努力目标。而这份努力,靠的是在知识赋权提供的能量,从而完成自我赋权。
  从字面上来说,自我赋权(也叫心理赋权)的意思是,人们掌控着他们自己生命和思想的权力。自我赋权强调个体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增加权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它源于个体对自主的内在需求。它可以作为一种个人品性培养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令个体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完善自己。在这个意义上,赋权就是通过提升强烈的个人效能意识,以增强个体达成目标的动机,它是一个让个体感受到能自己控制局面的过程。这需要个体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的自觉与提升,不断学习、感知和体验。自我赋权有两条实现途径,其中一种是内生力量的萌动,如意识的提升,自我学习和反思,自觉对笼罩在孤独、恐惧下的屈从知识即服从感、无力感进行抵制。在《大学的精神》以及其他媒体的报道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顶尖学府的学子们是如何挑灯夜战,沉迷于书海,从而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难道从他们身上我们不能感受到一股终身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更为高级的“智识”么?
 《大学的精神》
  陈赛蒲实 著
  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