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银发吟唱大风歌

——山东省老有所为工作综述

2017-04-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老有所为政策体系,积极搭建老有所为平台,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全省老有所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潘思兴 刘璐璐
  
琴声书韵伴夕阳
  中老年人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几乎每天早上,济南市英雄山南广场和中广场都有几百人同练广场舞,舒缓的节奏、多变的动作、整齐的队列、统一的口令,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71岁的刘阿姨和老伴也在其中,他们住在市中区七里山,离英雄山两站路。除了极端天气,老两口几乎每天都准时赶来跳舞。“孩子们都大啦,孙子孙女也都不用接送上下学了,闲着没事,我和老伴基本上每天都来跳上一会儿,8点半再到英雄山纪念碑南边的广场上唱唱歌,很多人一起唱,多的时候有近千人,唱歌使我觉得又年轻了。”
  据省老龄办副主任于振业介绍,全省各级政府投入修建老年文体活动场馆近万个,老年健身活动站点达到48800余个。全省有各级各类老年学校7897所,在校老年学员达到61.6万人。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东营市垦利区兴隆街道渔洼村有个庄户剧团,演员几乎全是村里的老年人,每逢重大节目、重要政策出台,这个庄户剧团都会将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乡村土话,以村民喜爱的表现形式编成各种小曲目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演出。这种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演出很受村民欢迎。据统计,我省目前规范性老年文体社团组织达到1790多个,其他类型的老年文体团队达到1.58万个,94%以上的社区(村居)建立了老年老年人活动场所,老年文艺团体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支撑力量。据抽样调查,我省老年人中,经常锻炼身体的占58.7%,偶尔锻炼身体的占33.9%,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占84.9%。在轻松的舞步中,在悠扬的歌声里,在书香与墨润之间,老年人身心得到愉悦,生命得到升华。
春风化雨育新人
  25万名老年志愿者活跃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一线

  68岁的司兆俊原是禹城市公安局二级警督,2003年内退离岗后一直从事青少年普法教育,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岗位。他进工厂、下农村、到学校、入社区,义务为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年职工作普法报告190余场次,宣讲法律知识,弘扬国家的法制理念,讲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退休后的13年间,司兆俊走遍了禹城市所有乡镇中学、部分农村小学、市直各学校,传播法律知识、宣讲社会文明道德规范、剖析典型案例,激励人生航向。他曾经在18天的时间里,作了22场法制报告,曾经带病为在校生讲课。无论是到学校、企业、乡镇做法律宣讲,司兆俊从不接受讲课费,更不收礼品,而且每次都是自驾车自搭油费。义务普法13年,拒收讲课费3万多元,自搭油费、资料费、打印费近万元,还自费数千元给学校的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别人退休都是享清闲,司兆俊却执着在普法道路上,把普法当成自己的责任,让社会少一个青少年法盲,国家多一个栋梁之才,少一次违法犯罪,多一份社会和谐是他的愿望。
  司兆俊老人是活跃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一线的众多老年人中的一员。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突出抓好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党史国史教育和“三项活动”,突出抓好学校厨房建设、“四点半学校”建设、“牵手关爱行动”等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若干实事,突出抓好以争创“五好”基层关工委为目标的基层基础工作,全省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目前全省已累计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厨房6200多处,占应建总数的90.7%,惠及中小学生700多万。“四点半学校”建设有了新变化。各地广泛采取“五老”自办、会同有关部门联办、社会创办等多种形式,建成了“关爱乐园”“放学来吧”“小草学堂”等各类“四点半学校”10500余处,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有保障、活动很丰富的课外场所。
  家住泰安市岱岳区岱庙街道花园社区的宋玉香老人今年77岁,退休前是一名老师。退休后她主动到社区学校,免费为社区的中小学生辅导功课,辅导功课的时间有时是在下午的四点半学校,有时是周六周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为学生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宋玉香老人不仅教知识,还教唱歌教做人,深受学生和学生家长尊重。据了解,目前全省有25万多名“五老”志愿者奋斗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事业的一线。
活跃基层促和谐
  老年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依靠力量

  济南市泺源街道办事处永长街社区自2012年10月成立“天天敲门小组”,20多名志愿者每天到辖区75岁以上孤寡、空巢老人家里,平常为老人买菜、帮忙取低保金等,一旦发现老人有什么问题,就能就近及时处理。据居委会负责人介绍,“天天敲门小组”的20多名志愿者,主要是社区热心居民,多数为女性,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服务对象为辖区内20多位75岁以上孤寡、空巢老人和重度残疾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在家十分孤独,身体不是很好,万一病倒在家中,后果将很严重。我们现在建立值班制度,每天保证有5名志愿者,到20多位老人家里,给老人买些饭菜,看看炉子,打扫卫生。”
  据省老龄办巡视员钟永诚介绍,除济南外,青岛、烟台、威海等多市开展了以邻里守望相助为主要内容的邻里养老互助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进一步夯实了居家养老的基础,还发挥了年轻老年人的作用,又增进了邻里感情,成为远亲不如近邻真实写照。
  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北孙村的老年活动室墙壁上挂着北孙村老年人分组情况及工作职责。北孙村将全村老年人分为6个组,每个组都指定有较高威望的老人担任组长,当组内的老年人或其他家庭遇到难事愁事时,组长就会招呼组内部分有威望的老人一同前去做疏导调解工作。很多家庭内解决不了的家务事,通过这些有威望明事理老人细致工作,大都能圆满解决。目前,全省1826个乡(镇、街道办)中有1822个乡(镇、街道办)设立了乡级老龄办。全省有5095个城镇居委会、67537个村已成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或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90%。在村居(社区)老龄组织中,一些退休回村居(社区)的教师、工人、干部成为基层老龄组织的负责人,他们在红白事、调解家庭及邻里矛盾纠纷、传统文化传承、维护代际和谐等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基层社区管理的重要力量。
希望田野写华章
  老年人是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在东营市棉花种植区,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为棉农作技术指导,他就是74岁的东营市东营区棉办原主任、现东营市老年农业科研实验基地老年科技专家在吴修佩。退休近20年来,他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热情,积极开展以棉为主的农业科技咨询,为广大棉农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吴修佩常年下乡镇,跑遍了全市五个县区、40多个乡镇、近400个植棉村,搞技术培训300多场,直接听众达1万多人次。他认真负责、讲求实效的讲解博得了农民朋友的欢迎,也与他们进一步建立了感情。吴修佩每年都多次上电视讲解植棉技术,最多的一年讲了11次,基本形成了按照棉花成长管理季节安排讲座的模式。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技术服务,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吴修佩创办了《东营棉花报》,报纸一问世即在全市广大棉农中产生强烈反响,通过多种方式索要报纸的呼声高涨。吴修佩还主编了《植棉新技术问答》,印发了8000册,深受广大棉农欢迎。吴修佩老年科技工作者,退休18年来一直情系三农,开展服务三农的工作,利用上电视、下乡镇、办报纸、搞培训、给农民提供技术服务。10余年来,一直主持承担着一些实验科技项目,为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新的努力。根据这些项目成果连续发表了11篇国家级论文。先后荣获“山东省十大感动齐鲁老人”、“山东省模范老人”、全国“银龄行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吴修佩是奉献在三农一线的农业技术人员的一个代表。
  据了解,全省农村户籍的大部分老人在65至69岁时仍在工作,超过两成的农村老人80岁时仍在劳作。特别是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等原因,农村的劳动人口越来越老化,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成为农村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据新华社2016年调查,许多村庄七成以上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还有两成以上边种地边打零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60岁以上老人和家庭妇女。
老骥伏枥唱大风
  全省近80%的老年人能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或脑力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同时要求,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习总书记的讲话,对老年人和老年生活的积极作用给予了科学定义和高度评价,对新形势下做好老有所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群体的潜能,实现老有所为,是老年人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省老龄办主任丁希滨说,山东省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6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57万,占总人口的20.68%。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307.98万,占总人口的13.15%;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39.24万,占总人口的2.40%。我省庞大的老年人群蕴含无穷的财富和巨大的创造力。据统计,我省老年人中约80%的老年人完全自理,能够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在劳动力短缺的当下,老年人群是补充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我省退休科技工作者总人数已经突破110万,并且每年还以3万多人的数量不断增长,其中高级职称的科技工作者数量已超过半数。同时,老年人是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经验的传承者,是社会稳定的守护者,做好老有所为工作任重道远、前景无限。
  我省高度重视老有所为工作,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大力开展老有所为活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全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鼓励支持老年人发挥作用。省老龄委建立了模范老人评选表彰制度。《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规划》也将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作为规划当中一个重要内容单列出来并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要求社会各界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为老年人搭建社会参与的平台,注重老年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我们积极工作,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让老年人在发挥余热中快乐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