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打破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魔咒”——

临淄:绿色发展倒逼转型升级

2017-04-08 作者: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曹元良 张继才

  高增长与高能耗、高污染似乎相伴而生。在淄博市临淄区,这一“魔咒”被打破了。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钢铁板块400亿元整体出清,临淄区经济不仅没有滑坡,反而逆势上扬,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4.7亿元,“工业强市要有新突破”综合考核位居淄博市第一,化工行业产值完成1900亿元,占淄博市的一半。
  与之映衬的是,煤炭消耗量1300万吨、占淄博市的1/3,石油年加工能力1400万吨、占全市的1/2,汽车保有量17万台、占全市的1/6,但是,六项主要污染物连续两年下降,是全市唯一的区县,最能代表工业企业治理效果的二氧化硫浓度下降幅度位居全市第二。仅绿动力提升工程一项工作,便节省原煤153万吨,烟尘减排量5746吨,二氧化硫减排量29402吨,氮氧化物减排量15773吨。
  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说:“污染整治,绝非一关了事;环境保护,并非‘断腕’一途,只有落后的工艺,没有落后的产业。抓生态环保,不用把企业一棍子打死,用好环保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迈向产业中高端,照样能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
  临淄区作出了“还临淄人民一片碧水蓝天”的庄重承诺,把生态建设提到最前沿,确定了取缔关停、规范治理、精细化管理“三步走”的思路,全区进入了环保工作投入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时期。
  围绕“取缔关停”,连续开展三轮环保、安全集中整治,累计关停不达标企业2400余家。2016年,对优化整合后的665家化工企业,再次全面开展“打非治违”,强力推行“六个百分百”生存条件和“四个一律”复工条件,将全区化工企业进一步压缩到516家。此外,11家矿山企业全部关停。
  围绕“规范治理”,全省率先打响“城乡异味百日会战”和“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已累计完成工业企业、畜牧养殖业户、加油站等2628处点源治理。2016年,启动实施绿动力提升工程,208个项目全部竣工,完成投资10.3亿元。从严开展生态建设“百日行动”,667家单位建立“一企一档”,4037个闲散院落建立“一院一档”,196处平交路口完成硬化,城区道路扫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围绕“精细化管理”,启动开展化工行业VOC治理,稳步对企业点位全面检测整治。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累计淘汰、压减炼油、粗钢、炼铁产能760万吨。创新思路开展治水、植绿、生态修复,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2平方米。特别是河道管理方面,2012年就在全国率先推广“河长制”管理模式。
  产业转型升级有破有立,有痛苦抉择的纠结,有壮士断腕的悲壮,也有凤凰涅槃的欣喜。临淄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也经历了企业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尝到“甜头”后的喜悦,再到企业上下达成“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机遇”的普遍共识。
  “环保治理项目投资都在几千万元上下,有的甚至超过1亿元,起初我们和很多企业一样不理解、很抵触。但是,区委、区政府倒逼转型升级非常坚决,一步不让、一个口子不开,从严强制推行环保治理。”清源集团总经理焦冲说。
  先苦后甜,当前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持续用力,许多大型化工、炼化企业陆续因为环保督察出现问题,被国家勒令停产、限产,行业内普遍出现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齐翔集团月利润超过1亿;清源集团每天净利润达到300万元;蓝帆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2亿元、增幅达23%;齐峰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也达到22%,装饰原纸、表层耐磨纸、无纺壁纸原纸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第一。
  闻鸡起舞,登高望远。临淄区在年初八的经济工作会上,发出“全力起跑”的号召。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抓好22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确保218家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新实施深化绿动力提升工程45个项目,加强对25家重点企业的耗能监管。
  “我们将把‘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的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更加义无反顾地推进环保治理,更加坚定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临淄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临淄区区长白平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