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天桥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凝聚加快发展合力

2017-03-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社区门诊人员定期义务为社区不能自理的居民上门服务
  △社区联合党委召集共建单位召开党建共建联席会议
  ■核心提示
  城市基层党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天桥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不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丰富新内涵,在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民事民议民决,推动社区党建与“两新”组织党建融合发展。

  □田可新 欧阳枫琳 苏晗
  
完善区域化党建
推动共驻共建共享

  所谓区域化党建,即是以城市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形成的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人多、事杂、场地小、资源少等不利因素,曾制约着天桥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4年天桥区便以南村街道西区社区为试点推行“区域化党建”,通过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区域组织体系,深入推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发展。
  南村街道首先通过创新组织建设实现了组织共建。当地在不改变街道、社区原有工作机制的前提下,街道层面上,选聘辖区内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的驻地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层面上,由邻近三个社区牵手成立联合党委,吸收14家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以兼职委员身份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当地将社区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将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以楼院为单位,把居住在同一楼栋或相邻楼栋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楼院党小组,为创新社区治理奠定组织基础。
  在此基础上,当地积极推进社区与驻地单位、“两新”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双向资源互补。该街道通过实施场所扩建、推进优化重组,整合社区自有资源,打造了“1+5”的综合服务平台。其中,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达到400平方米,集办公和服务代办于一体;党群活动、日间照料、社区文化、残疾康复等5个功能分区,总共达到15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原来场所功能重叠、服务单一的问题。该街道还与驻地单位、“两新”组织签订《双向服务承诺书》,不定期开展“双向互访、双向服务”活动,在为驻地单位、“两新”组织排忧解难的同时,驻地单位、“两新”组织在社区管理网格中主动认领一批党建服务项目,发挥其资源优势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
  在南村街道试点成功运行一年后,2015年8月,天桥区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区各街道全面推行区域化党建工作。截至目前,天桥区13个城区街道全部成立了大工委,成立社区联合党委19个,单独组建社区大党委27个,社区组建率达到95%。
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
实现民事民议民决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客观需要。天桥区是老工业基地,以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居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新市民”涌入,导致群众诉求多样化。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促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了民事民议民决。
  听取群众诉求,协商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地推行基层民主的出发点。“以前,我们在这儿也就是下下棋、打打牌、唱唱歌,哪赶得上现如今,咱可以在‘快乐学习吧’上书法课、电脑课,学学手工制作,能在康复理疗室享受吸氧、按摩、电疗,还定期外出旅游……日子过得才真叫‘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笔者在天桥区翡翠郡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采访到了正在学习的赵爱玲,老人将中心服务内容的“大变样”称为“质的飞跃”。而这正是社区居民“共同协商、自己决定”的结果。两年多前,这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在中心成立之初,采取的是社区志愿者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运行模式。随着参与活动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社区志愿者无暇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针对此,该社区决定发挥居民议事会的优势,协商解决该问题。从2015年8月起,居民议事会开始向社区内的老年人广泛征询意见和需求,并在专题协商会上集体通过了在照料中心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的提议。在历经了选题、调研、协商、研究、公示这“五步走”后,2016年1月,翡翠郡社区居委会与专业服务机构签订了正式协议。如今,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了愈加周到和专业的服务,充分满足了当地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
  此外,在一些老旧小区,一旦牵涉到水、电、暖、气的整修、改造等问题,往往会由于众口难调、沟通不畅引发纠纷,成了一些社区的“头疼事”。对此,北村街道则以楼院自治协会为“枢纽”,实现协会与社区居委会在处理中小事务时统筹协作,动员群众、整合资源,保障了群众的利益,全力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可以说,在紧密联系群众,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社会居委会以及居民议事会等基层组织发挥着协调人的作用,是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一环,真正实践了民事民议民决。
  “网格”更是天桥区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关键词。当地以300户标准划定网格,覆盖到每一名群众,配置专职网格工作人员和协管员,承担网格内城市管理、治安维稳、民生扶助、社情民意等领域工作。与此同时,当地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网络和社区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或党员兼任社会治理网格长,开展机关党员到单位所在地社区、居住地社区“双报到”和社区、市场、企业党员亮身份活动,撑起基层精准治理的主心骨,带动群众参与到网格事务治理中来,实现“人在网中有归属、事在格中好办理”。
  在“两网”融合的基础上,天桥区搭建了一系列机制平台,为提高沟通聚合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地在封闭式社区推行“五位一体”,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在开放式社区推行“四+五”工作机制,街道、社区、网片、网格“四级互动”,意见征集、协商议事、党委审核、落实反馈、结果评估“五步协商”;在村改居和农村推行“一报四议两公开”,重大事务在决策实施前必须向街镇党(工)委报告,按照党组织会议提议、“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的程序进行集体研究,决议结果和实施结果向群众公开;在社会组织推行“四会制”,成立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引导,用社会组织把各类群体组织起来,社会组织把问题和诉求反映到社会组织联合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主导、议事会支撑、共建会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协同的民主协商格局。如今,各街道和137个社区都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
发挥好街道社区兜底作用
推动社区党建与“两新”
组织党建融合发展

  社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的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效保障,更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天桥区从基层抓起,发挥街道社区的兜底作用,为经济和党建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地在15个街道党工委成立综合党委和党建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党务工作力量,负责对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统筹谋划、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辖区内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指导社区党组织对规模较小的党组织、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实行“兜底”管理,吸收外来流动党员共同开展活动,确保党员教育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在农村(村改社区),推行村级党组织与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联建,逐步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该区还在“两新”组织相对集中的园区、商务楼宇、专业市场,依托开发单位、物业公司或经营单位建立区域性综合党组织,发挥流动党员“蓄水池”和党组织“孵化器”作用,做到组织联设、队伍联管、活动联办、制度联建、保障联筹,推动“两新”党建工作区域化。截至目前,全区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416个,覆盖率64.7%;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47个,覆盖率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