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64项,“烟台经验”屡获推广——

当好改革的“试验田”和“样板间”

2017-03-02 作者: 董卿 从春龙 来源: 大众日报
  ◆创新是发展引擎,改革就是点火器。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烟台市围绕构建发展新体制,“深水区”啃“硬骨头”,全面当好改革的“试验田”和“样板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强劲新动能。
  
  □ 本报记者 董 卿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许 鹏


企业从改革中尝甜头
  “最近公司好事连连。年前我们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欧盟CE认证的材料最近已经提交上了,预计年内就能通过认证。到时可以登陆欧盟和东南亚国家了。”烟台隽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秀岩最近频频飞往欧盟、东南亚等国考察。
  高秀岩说,作为一家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能够顺利上市得益于一个“跳板”——源创基金。“源创基金不仅带来了300多万元资金,而且专业指导我们对接资本市场,积极挂牌上市解决融资问题。”
  高秀岩是烟台财税金融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他所说的源创基金,就是由烟台开发区财政部门主导的烟台源创基金投资公司。区财政出资9910万元参股设立了烟台源创基金投资公司等4支股权投资基金。在4支股权投资基金的引领下,开发区2016年先后引进各类股权投资基金85只、总规模465亿元。目前已投出130亿元、投向80个项目。
  2014年8月,全省财政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在烟台建设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在烟台一年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方案》。去年2月3日,省金融办正式批复同意该方案,标志着基金管理中心建设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有了先期探索和政策的东风,烟台去年新引进和培育各类基金及管理机构147家,新增基金规模534亿元,总量分别达到208家、926亿元。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42家,稳居全省首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2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8家。全市有11家企业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42支,实现债务工具融资356亿元,同比增长95.3%。
“烟台经验”屡获推广
  这只是烟台市在全省改革中充当“试验田”和“样板间”作用的一个缩影。去年,烟台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280项改革任务和各级各部门自主确定的200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64项(国家级75项),2016年新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68项(国家级30项)。共获得市级以上领导批示90余次,其中,省级以上领导批示10次,烟台改革工作经验得到省级以上正式文件认定、会议推广的达33次。
  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实验区试点、“三房合一、租补分离”住房保障新模式、“六个精准化”做文章推进供给侧改革……一系列经济、生态、民法法制、社会体制、党建等领域改革的“烟台”探索都成为国家和省级决策的重要参考。
  2月23日上午,市民王建玲来到芝罘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由于之前已经在网上完成了审核,并备齐了所有材料,从审核、核准到打照、归档等一系列手续20分钟就完成了,王建玲当场拿到了营业执照。
  “以前申请人递交材料后,需要局长审核签字,一般3—5个工作日。我们芝罘区率先提出了‘审核合一’,柜台办事人员就可以审核发证,当场拿证。”芝罘区企业注册局刘艳丽告诉记者。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烟台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意见》,实施8个方面78条具体措施,年可为企业减负170亿元。实施企业注册登记“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改革,全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9万户,总量达到71.6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9.4%、27.3%。停征价格调节基金、取消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费等10项涉企收费,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7000多万元。
要点细化分解保落实
  社会治理的创新,考验政府智慧。目前全市3260多个村居(社区)建立“法律管家”,人民调解员数量达到2万余名。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90%的镇街建立了规范化的镇级综治工作中心,85%的村居建立了“六位一体”的综治办。实现市、县两级信访数据联通共享,全市群众网上信访投诉量占信访总量比例超过三分之二,数量居全国前列,被国家信访局作为典型进行推广。
  为确保改革落到实处,烟台研究编制了《烟台市“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规划》,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以台账形式将2016年改革工作要点细化分解为280项改革任务,逐项明确牵头单位、时间进度、改革路径和成果形式,实行销号管理,每月调度、季度通报、年终盘点。烟台将改革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通过用好考核“指挥棒”、校准绩效“风向标”,进一步激发方方面面推进改革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