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让乡亲们花最少钱享受最好医疗

卫生院长亓庆良:46年16000多例手术零事故零红包

2017-01-10 作者: 马景阳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苏 兵

  他原本可以留在青岛医学院,但他选择在远离市区的最贫穷的镇卫生院,一干就是46年;他累计做了16000多例手术,却没有一起医疗事故,没收病人一个红包!
  他,就是65岁的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
扎根农村,
只因对乡亲们的那份情

  1952年8月,亓庆良出生在源泉镇源西村一个农民家庭,6岁那年,他和父亲兴高采烈准备迎接另一个小生命时,年仅26岁的母亲心脏病加重,因为没有药,没有大夫,母子双双倒在了产床上。“我一定要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夫,给和母亲一样的乡亲们治病!”年幼的亓庆良暗下决心。
  1971年,高中毕业的亓庆良到源泉镇中心卫生院学习,一年后回到村里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一干就是4年。“光凭一腔热血,没有扎实高超的医术,依然不能很好地为乡亲们服务。”4年里,亓庆良不知道翻烂了多少本医书,请教了多少医学前辈。
  1975年,口碑好、医术好的亓庆良被推荐到青岛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深造。由于成绩优秀,学校百般挽留他留校。可他的脑海中常出现母亲去世时的痛苦样子,时常想起乡亲们缺医少药的情景。“我掌握了医术不是给自己挣个好饭碗,而是为了山区的乡亲们!”亓庆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
  “亓院长想的是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医疗!每次开会他都强调,绝不允许开大方,不能开新农合报销范围之外的药品。”副院长焦素宁说。
“三名”战略
让乡镇医院起死回生

  刚到源泉镇中心卫生院时,呈现在亓庆良面前的是一番凄凉破败景象:医院杂草丛生,没有院墙,医疗设备仅有单目显微镜、手提小B超、经常击穿的小型X光机。最少的一天收入只有0.18元。46名职工,3个月没发工资,外欠款70多万元。
  第一例“挣钱”的手术是慕名而来的一名胃溃疡患者,这让亓庆良心动了:“没有名医,就没有名科,就不可能建成名院!”亓庆良从充实领导班子、健全规章制度入手,提出打造“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这些年来,院里相继引进和培养出了一批名医。副院长、康复科主任李效勤,是院里的引进人才,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基层名医”。副院长、外科主任王勇,是亓庆良的学生,如今也成为微创、腹腔镜方面的专家。张明征,师从李效勤,2015年被评为“淄博市基层名医”。
  1999年,源泉镇中心卫生院建起了水平和规模在全省乡镇级卫生院中最高最大的“康复医疗科”,现在,该科的收入占全院收入的45%。2010年,亓庆良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如今,近百名农村老人每月只需800元,就能在卫生院得到细心贴心的关怀和照顾。
  目前,源泉镇中心卫生院固定资产达4000多万元;床位从10张增加到460张;年业务收入从不足30万元提高到4300多万元;医疗用房从1000多平方米扩大到14000多平方米;医疗设备则有美国螺旋CT、CR,以及彩超、数字电子胃镜等大医院才有的高大上设备。此等规模和效益,在全省乡镇一级卫生院,无出其右者。
  1月8日,霾去雪来。亓庆良告诉记者,今年,卫生院准备投资1500万元,重建80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病房楼;计划征地30亩,投资1000万元改扩建老年人养老护理中心5000平方米;投资千万元更换核磁共振、DR、C型臂、大型肿瘤治疗设备。一所“防、医、康、养”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健康服务中心将呈现在山区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