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知

2016-12-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威海紫光:靠人才
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彭辉
  
  威海紫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生物制品、保健食品以及普通食品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皇冠街道党委的精心指导下,企业在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上狠下功夫,大大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企业的膨胀式高速发展。
  企业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特点、人才实际需求特点,实行“两个渠道”引进人才。一是通过“代培”方式培育人才。每年通过代培等渠道培养生物工程、制药、食品科学等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吸引和聘请博士、硕士、专家、学者等来公司工作或讲学。建立人才培训中心,通过与几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的广泛联系,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二是企业内部选拔“实战型”人才。重视员工的技术培养,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踊跃成才的氛围,针对从业年限较长,在基层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将重点培养,加快在职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形成一支梯次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技队伍。
  探索推行了考核竞争和培训交流政策,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推行了《科技人员考核机制》和《员工竞岗机制》,每半年对科技人员进行政绩考核,并将排名在企业网站进行公示,考核分数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年底对有研发优秀成果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表彰。通过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派遣优秀员工出国参观考察、学术交流或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逐步稳定队伍、筑牢网底、提升能力。近年来,公司先后开展了10多项省、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开发出新产品50多个,申报保健食品20多个,较好满足了市场需求。
  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突出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完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快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企业逐步走上科研、设计、生产、经营一体化的轨道。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黄河药物研究所、烟台大学、郑州工学院磷脂研究所等多家院校及研究所建立了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关系,探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他们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服务,搞好产、学、研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实现科研促生产,生产保科研的滚动发展,有效提高了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


荣成引入“千人计划”专家造福百姓
  □彭辉 唐敬浩
  
  在荣成市疾病控制中心9楼一个大约1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内,有一群埋头苦干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国内一流院校硕士以上毕业生,跟随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徐希平教授致力于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并进行精准健康研究。经过两年扎实的工作,荣成市脑卒中发病率下降13%……“千人计划”专家团队落户荣成,是荣成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徐希平是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流行病与统计专业博士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在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领域的成绩尤为突出,他率团队研发的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病例发生。在2015年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学者评选中他以高被引用率,位列医学领域中国学者第一名。2013年起,荣成市引入“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H型高血压防治惠民工程”,并与徐希平团队“牵手”保障人民健康,目前已初见成效。
  徐希平教授团队落户荣成,不但走出了荣成市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的“荣成模式”,经2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在全国推广,更直接引得心脑血管疾病防控领域的多次顶尖级学术会议在荣成召开。今年10月,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任和现任主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为代表的100余位顶尖级专家“会诊”荣成,为国人开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大处方”。
  为了建设健康城市,让老百姓享受高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荣成正在着重培养一支医疗技术高、科研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10个左右威海市级以上重点专科(学科),引进20名以上紧缺专业骨干,柔性引进50个省级以上医疗专家或团队。对新申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专科(学科)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5万元专科建设资金。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十三五”期间,荣成市计划投入1.9亿元财政资金,重点搭建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以“高精尖缺”为导向,聚焦科技创新、主导产业以及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全社会广泛关注参与、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和创新创业环境。拟引进培养100个以上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培养选拔1000名以上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紧缺的重点人才,集聚10000名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职业资格的支撑人才,全面提升该市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为荣成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威海经区公安分局为高层次人才开通“绿色通道”
  □彭辉 尹洁
  
  近年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优惠的人才政策,完善的基础建设,吸引大批外籍人才和海归专家前来投资创业。目前,全区共有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1人,省级千人计划专家5人。
  为了给这些专家人才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让他们安心创业,威海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秉持“留住一个高层次人才,就是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就能兴起一个产业”理念,开通“绿色通道”,为专家学者的签证、居留、住宿、医疗、员工招聘、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提供各种便利。
  出入境管理大队根据境外人员管理工作配合协作机制,始终保持与区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等人才引进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提前掌握意向人才引进名单,建立完善经区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将“千人计划”“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引进人才纳入信息数据库,并结合日常窗口签证证件办理工作,及时更新维护数据信息,掌握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出入境管理大队依托信息化网络优势,通过分局研发的“经区PUS”警务APP,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为该区涉外单位外籍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将拥有高层次人才的企业纳入重点服务范畴,网上为他们提供各类表格下载、签证到期提醒、预约申请等一站式、个性化、专属性服务。目前,“经区PUS”为高层次人才办理各类出入境业务417件次,初步将“经区PUS”建设成为永不下班的网上出入境服务窗口。
  根据《山东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试行)》,出入境管理大队对高层次人才实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他们对于出入境、居留方面的需求,积极发挥联络沟通作用,最大限度地优先、优惠、优质为专家和企业提供服务,合理用好用足政策。对来窗口办理签证/居留许可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网上及电话预约,创新推出“错时制”受理、“贵宾式”服务工作模式,特设“窗口”由专人负责受理和审核申请材料,开设“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提供最快最优服务。
  出入境管理大队对重点服务对象定期进行上门走访,征询对出入境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形成良性有效互动。同时宣传最新的出入境法律法规,提供出入境政策咨询、签证(居留许可)到期提醒、临时住宿登记申报、涉外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服务,以自身的行动充分展现了出入境管理部门积极作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