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英国动用绿地搞开发须副首相批准

◆强调规划的精细化和可操作性◆规划审批前须通过公众咨询程序

2016-11-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8月7日至27日,山东省赴英国创新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现场考察了伦敦金融城、温布利社区、巴比肯社区、圣潘克鲁斯车站,亲身感受了伦敦和曼彻斯特城市建设发展成果,听取了当地政府官员和专业人士介绍的城市管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供水与水循环系统、城市设计与文物保护、政府城市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学习了英国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对我省城市建设管理提出一系列建议。
英国城市管理
和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世界城市,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二大城市和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这两个城市都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学员们所到之处,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生态环境良好,交通通畅便利,房屋古朴典雅,社会井然有序;街头游动商贩、非法小广告等现象极为少见。
  大家了解到,英国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真正把规划摆在龙头位置。规划在英国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是规划系统全。主要分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发展三个层次的规划,全国性规划主要确定规划原则;区域性规划主要确定住宅建设、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发展规划主要是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的选址布点等。二是规划科学性高。各类规划综合考虑教育、就业、住宅、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规融合”规划。强调规划的精细化和可操作性,比如住房层高、结构甚至外部颜色都有明确要求,在一些城市设计的政策中对诸如屋顶形式、窗的规格、建材、街道广告等均做出详细的规划与要求。三是规划刚性约束强。各类规划必须严格实施,任何与规划不一致的建设都要履行非常严格、复杂的程序。具体项目的规划管理非常严格,拆除一个建筑、小区内建一段马路、新添一堵围墙也需要详细规划许可,甚至有的房屋装修都需要申请许可。在英国动用绿地搞开发,必须经副首相批准。
  真正把建设做到以人为本。一是坚持质朴自然的建设理念。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英国城市建设,似乎显得陈旧落伍,比如路上井盖年代各异、大小不一,但与地面镶嵌得天衣无缝,发挥着各自用途,充分反映出英国人追求实际、质朴自然的建设理念。二是注重新老建筑群的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尽量不改变老城市传统格局,减少拆迁,不破坏绿地,让每一块土地更有价值。在英国大部分城市很少能见到高楼大厦,更多的是各具特色和历史传统的步行街区、商业区和社区。三是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均被登记注册并受到有效保护,被注册保护的建筑无论产权归属何人,都无权拆除或改造。 
  真正把管理体现到方方面面。一是法律法规细致完善。仅从小的方面看,英国对跳蚤市场、露天市场等集市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占道经营”行为会受到严格制约。二是人性化执法特点突出。行政执法部门在执行法律时,讲究技巧、宽严相济,如果管理对象是初犯,或由于疏忽造成的过失,通常采用警告的方式,而不是进行处罚。三是执法管理体制顺畅。英国的城市管理执法主要是由当地警察和政府执法部门承担,社区协警会协助警察和执法部门。英国警察部门权力比较集中,除公共安全外,工作职责还包括酒吧营业执照的审批、工商管理等,既有行政审批职能又有行政执法权力。
  真正把科技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智慧城市战略已成为英国政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实行全天候监控。在英国,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无处不在,办公大楼、购物超市、机场、车站、医院、繁华商业街、地铁、公交车、人行道等处都有安装。借助高度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城市管理中的任何异常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二是从城市发展需求入手。英国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为市民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建设智慧城市的突破点选择在交通、环境、社会保障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对接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往往也是普通民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如在伦敦市应用“City Mapper”,使用者可用手机与城市的公交信息实时相连,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或者出发时间和抵达时间,它就会算出各种供选择的交通方案。“City Mapper”会告诉使用者在什么时间出发,能赶上哪趟车,在什么地方换乘,以及总共需要的费用。  真正让公众广泛参与城市建设。英国的城市规划体系非常强调公众参与,公众参与规划的行为渗透到规划工作的每一环节。法律规定在规划审批前必须要通过公众咨询程序,有关部门在收到规划申请后通过报纸、网站公告每一个申请,并写信告知申请地块的周围邻里住户,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如何优化我省城市建设管理
  英国在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做法,使学员们深受启发,大家对山东城市建设管理提出建议。
  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一是做到“多规融合”。借鉴英国的做法,统筹各类发展规划编制,推进城市建设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和区域规划以及交通、能源、资源和环境等多项规划,在发展目标、人口分布、空间划分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协调衔接、相互融合。二是要有长远考虑。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省未来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70%左右。编制规划必须考虑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聚集的规模,实现城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三是做到市民宜居。充分考虑居民生活工作的便利性,不过分强调功能区划分,防止城市空间生硬切割、功能相互分离,给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四是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城乡统筹等理念,从实际出发,利用自然风景、挖掘历史文化要素,提炼和创新城市个性元素。五是引导公众参与。规划需保持较高的开放度,注重吸取各方面意见。六是严格执行规划。各级各部门必须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对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一般不能轻易变更。
  切实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一是重视建筑质量。在英国,很多19世纪的井盖依然在使用。要把坚固实用放在建设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建筑工程参建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质量管理责任,健全终身责任追溯机制。二是增强人性化和便利化。学员们在剑桥大学看到,公共卫生间都设有暖气片。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生活宜居便利。三是建筑外形要美观整洁。在英国看到的建筑虽然年代久远,但都很整洁,看上去感觉很舒服。我们要从建筑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所有单体建筑都应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四是完善地下管网系统。伦敦的地下排水管道有150多年的历史,全长2000公里,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近年来英国政府又力推城市建筑雨水回收系统的普及,在防范城市内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统筹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新建道路同步建设综合管廊,老城市结合道路整治、旧城更新和棚户区改造逐步推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
  全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治理违法建筑。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和法治思维,依法治理,规范操作,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依法拆除违法建设。二是健全城市管理执法体系。全面推行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统一交由城市管理部门行使;制定出台城管执法人员配备标准,严格实行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办案流程;建立城市管理部门与公安、检察、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
  切实提升市民素质。一是引导市民热爱城市。挖掘、提炼、弘扬符合本地特点的城市精神,引导市民热爱城市、关心城市。采取公众开放日、主题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和公民法人参与城市治理。二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组织编制发放《市民文明手册》,建立完善市民行为规范,促进文明习惯养成。以进城农民工为重点开展新市民培训,提升文明素质。三是完善违规惩戒机制。组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展文明交通、清洁环境、维护秩序、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方面的宣传,对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利用征信系统实行联动奖惩机制,增强对违规行为的成本约束。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一是加强数据采集。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诚信等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采集与整合,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二是推进智慧建设。发展智慧水务,构建覆盖供水全过程、保障供水质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发展智慧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三是推动智慧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
  (本报记者 滕敦斋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