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天猫第一次全面用大数据来进行人工智能的筛选

电商用上大数据前景美妙操作不易

2016-11-25 作者: 张蓓 郑颖雪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蓓 郑颖雪

  今年“双十一”期间,当市民们都在关注卖了多少钱,成交了多少货时,天猫生鲜总经理、喵鲜生负责人何春雷却在关注平台在哪些方面获得了进步,“今年的‘双十一’,我们第一次全面用大数据来进行人工智能的筛选。”
  根据第三方的预测——来自尼尔森的报告里提到,2017年生鲜电商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并且在后面几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但现实却是哀鸿遍野,来自于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数据,全国目前总共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其中7%是巨额亏损,88%是略亏,4%是持平。
  流量成本高、用户扩张慢,隐性成本高,冷链物流不成熟,非标准物流损耗高等成为生鲜电商企业的痛点。如何用大数据解决目前生鲜电商的痛点,在近日举行的2016世界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大会上,这一话题引起热议。
  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在天猫“双十一”大促会场,每个人看到的会场页面其实是不一样的,喜欢手机的人进入会场页面先看到的是手机,喜欢食品的人瞬间会看到食品。“我们所有的商家店铺今年也实现了个性化,比如说一家卖服装的企业,这一家店铺北方消费者进入店铺以后看到的是冬装,华东或者华中的消费者看到的是秋装和初冬装,南方消费者可能看到的是秋装,甚至有的地方看的是夏装。顾客到了这个店,以后会瞬间辨别出他是买过多少次的消费者,需要给他打几折,而且新用户也可以计算出消费潜力是怎么样,而且我们也会给优惠。”何春雷说,今年的“双十一”更多的是用大数据来促进商业,物流亦是如此,很多消费者发现今年“双十一”的物流发得非常快,这得益于菜鸟物流大平台,“菜鸟今年第一次在最高峰发出2.1亿个包裹,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分配,也就是说哪个物流公司、在哪个配货站、在哪个中转中心发出,不至于货物堵塞,今年在3天之内已经发出6.7亿个包裹。”
  大数据带来的好处,U掌柜创始人兼CEO祝鹏程也深有感触。U掌柜旨在利用移动互联网为消费者打造一个生鲜美食精选超市,实现1个小时的顾客体验。可以做到一个小时送达,U掌柜依托的是一种新型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前置仓的模式,可以从3公里之内的推送半径把商品送到消费者的手里面。
  前置仓模式听上去非常美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非常难。“在这里面最难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于库存的预测和销量的管控。”祝鹏程坦言,生鲜商品的保质期非常短,如果供大于求,就是损耗;如果供小于求,就是缺货。而前置仓的模式对比总仓,其数量要求非常多,补货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刚创立U掌柜的前3个月,缺货率一直在20%以上,损耗也升至两位数。
  这个问题直到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预测销量得以解决。“就某一款热销商品而言,通过过去40天销售的曲线,预测到在未来10天的销售。”祝鹏程说,现在U掌柜的缺货率已经控制到了5%以内,损耗率下降到了1.5%,而库存的周转天数降低到了不到2天。
  “原来的能源是石油、煤,这个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新的能源。”在何春雷看来,在将所有的数据经过重新加工整理以后,会发现社会大量的浪费会被遏制,所有的东西都会精准匹配。
  前一阵子,天猫生鲜有个商品卖得特别火——黑玉米。很多人认为玉米不值钱,甚至卖不掉,可是4元一个的黑玉米,价格高得离谱却卖得非常火。“如果消费者数据需求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你会发现黑玉米是可以定这么高价的。”何春雷说,通过大数据就能知道平台上的消费者有什么样的购物行为。
  中国电商委执行秘书长、新物种实验计划发起人、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也认为,通过大数据可以解决目前生鲜电商的很多痛点,真正意义上基于目前的生鲜电商和用户的关系形成更好的画像和连接。
  除了补货和损耗控制外,大数据在U掌柜还被应用在顾客关系管理以及智能定价体系上。“其实智能仓库,前置仓的选址、配送员配送路线的优化,非常多的领域都可以被大数据应用。而且我可以预言的是,在未来的10年至20年时间,大数据特别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零售这个行业。”祝鹏程说。
  不仅仅是生鲜电商,荷兰今年5月份建立起来的一个耕种APP,通过互联网卫星成像和当地数据的结合获取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规划,需求者在上面就可以了解种子的信息,施肥的信息,还有如何对作物进行保护的信息,以此来获得巨大的附加值。
  “如果说你是一个商户,或者说是制造者的话,必须考虑消费者有哪些期待,包括想拥有哪些体验。我们希望这种碎片化的信息能够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以便我们提高商业的效率。”全球跨境电商联盟主席Rolf Visser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