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环保升级版

污水“生”湿地 平台管园区

2016-11-25 作者: 魏东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魏东 李明
  本报通讯员 陈仕钊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环保”。从智能化监管到企业生产工艺升级改造,从落后装置和工艺的淘汰到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布局,无不体现出东营港人的“环保法则”。重污染、能耗高项目不上,产业技术落后、市场前景差的项目不上,不能融入园区产业链条、发展能力弱的项目不上,为了环保,3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拒批了30多家企业近200亿元投资入园的要求。
园区遍布
环保部门的“鼻子”“眼睛”

  10月12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内某企业装卸区VOC阀值数据超出正常范围,东营港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监视屏幕上立即弹出报警信息,港区环保局工作人员立即驱车前往该企业检查,发现该企业罐区正在进行装卸作业,作业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暂时超标,并无违规现象。 
  企业的各类数据是如何实现实时监控的?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东营港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一探究竟。从指挥中心监视屏幕上,记者看到海科瑞林、爱克森等企业重点污染源位置的监控画面正实时显示,工作人员点击图标,厂区分布,气象数据,各厂区有毒、异味气体的实时监测浓度表,都一并显示了出来。 
  东营港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在企业周边设立了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67个污染源监测点、51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可以对厂区硫化氢、氮氧化物等19种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上传指挥中心,浓度超标系统会自动报警。“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的建成相当于为整个园区的环保工作装上了‘眼睛’,安上了‘鼻子’。”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环保局局长李爱涛介绍,通过对危化气体扩散特点、危害性质、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扩散规律研究,系统可生成危化气体扩散的数学模型,这对突发事故的迅速定位、处置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应急指挥中心还在东营港化工园区与仙河镇交界处设置了远程红外光谱分析仪,可以检测硫化氢、苯系物等具有异味的气体。“以前跨区域环保执法难度很大,如果企业偷排废气,我们只靠鼻子闻很难找到污染源,通过远程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实时监测,可以对边界预警及处理跨区域的污染纠纷提供数据支持。”李爱涛介绍。
污水坑里
“长”出生态湿地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南侧有一片湿地。记者看到,湿地内成群的野鸭正在嬉戏游曳,成片的芦苇荡已露出水面一米多高,水中散布着碧绿的浮萍,时不时会泛起鱼花。可谁会想到,孕育出这样美景的水系竟然是处理后的“污水”。
  记者登上湿地北侧的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池,只见泛着泡沫的暗黄色污水在池内不断地翻腾。李爱涛说,“企业来的污水经过生化处理系统、加氯消毒处理系统等六部分工艺处理后,这些污水将变成清澈见底的达标水。”带有浓烈气味的暗黄色污水处理后会变得澄清,记者带着疑问来到污水处理完成后的出水,只见10多个池子内缓缓流淌的水质果然清澈见底,肉眼看不到任何杂质。
  据介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2.7亿元,2012年7月份开始运营,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已达5万立方米。在污水处理厂的西面和南面,还分布着大片由火山岩、砾石、沸石填充而成的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原水将流入湿地进行深度净化。
  “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原水进入垂直潜流湿地后,通过湿地内种植的挺水植物和火山岩等填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进行生化作用,进一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成分。”李爱涛告诉记者,“潜流湿地单元的出水进入到沉水植物塘中后,沉水植物会进一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污水能得到深度净化。”记者了解到,这片湿地建设面积240亩,投资近2800万元,水体在湿地中经过7天以上的生物处理后可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然后会进入港区水系。
  为防止企业偷排偷放,港区还在每个企业污水排放口安装了标准计量用房,标准计量房内安装有流量计及COD、氨氮在线监测系统,污水收集也由地下全部改造为地上管网,并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雨排监控装置25套。
内外施策
园区环境“提”起来

  “加大执法力度,以‘铁腕’治隐患、以‘铁纪’守底线,才能对非法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环保工作才有保障。”李爱涛说。为加大环境监管,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环保局采用突击夜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24小时对企业排放实施监控。节假日安排双人值班,时刻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为确保企业废气达标排放,开发区加大了检查督促力度,企业环保投入都有了大幅增加。前几年,东营港的企业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建设了集中供热脱硫脱硝、可燃工艺废气气柜回收装置、塔顶气回收装置、密闭采样器、罐区自动切水器、装卸车油气回收装置、污水处理厂除臭装置、螺旋机处理装置等项目,催化烟气脱硫、污水处理厂除臭等工程也正在加紧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