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看休斯敦旧金山如何转型升级

◆市场、政府、社会都发挥不可或缺作用◆以开放思维推进我省经济转型

2016-11-25 作者: □本报 滕敦斋 采访整理 来源: 大众日报
  7月31日至9月8日,山东省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专题培训班一行17人赴美国进行学习培训。参训人员重点考察了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市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情况。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与发展高新产业并重

  通过考察,大家认识到,以休斯敦、旧金山两地为代表,美国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休斯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典型案例。休斯敦的成功之处,一是推动传统的石油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在产业链上向精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目前,美国30家最大的能源公司都在休斯敦设有总部或分公司,聚集着1000多家石油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数百家油管输油公司和地质钻探承包商。二是发挥地缘优势发展港口经济。上世纪休斯敦运河和港口的修建对休斯敦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休斯敦石油化工基地集中布局在临港地区,面积有8500公顷,在这一带的乙烯产能占到全美的95%。三是把握方向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休斯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其发展高科技的计划与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合拍,从而把握住了发展方向。休斯敦是美国国家宇航局航天中心的所在地,在宇航局航天中心的带动下,已孵化出1200多家小型高科技公司。休斯敦也是美国宇航局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心,以此为基础,医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休斯敦的另一高科技支柱产业。位于休斯敦的得克萨斯医学中心(TM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中心,近年来一直引领全球心血管、肿瘤学等多个领域和学科发展方向。每天有16万人在TMC工作、学习、就医。据统计,休斯敦市每10个就业岗位就有1个与医疗有关,政府在中心每投入1美元,可获得回报1.44美元;中心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为社会增加1.3个工作岗位。
  二是始终把创新贯穿于产业升级的整个过程,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2015年10月,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创新新战略》,聚焦先进制造、精密医疗、大脑计划、先进汽车、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教育技术、太空探索、计算机新领域等九大领域,旨在确保美国持续引领全球创新经济。为此,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比如,在精密医疗上,今年将投入预算资金2.15亿美元,重点推动基因修复和健康信息技术发展;在大脑计划上,政府预算3亿美元用于研究、诊断和治疗神经类疾病。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美国从政府到企业多个层面投入更大的力量,致力于商业模式创新。位于旧金山硅谷的特斯拉公司,运用互联网思维,注重与智能电子设备的嫁接,并通过开放专利以及与其他汽车厂商合作,力求为人们带来最极致的驾乘体验和最完备的消费体验。思科公司通过大量购并中小型创新企业完善自身研发,以主题投资模式,对产业云联盟中190多家创新企业进行并购投资,对公司增长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三是高度重视教育、人才等智力资源开发,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2008年至2013年6年间,得州培养出36400多名IT专业人才。休斯敦市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大学生人数近30万。地处旧金山的硅谷,附近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高校,在硅谷有美国科学院院士近千人,各类高层次科研人员100万人以上。
  四是市场、政府、社会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美国经济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身在美国无时无地不感受着市场机制的力量。同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美国政府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引导、政策激励上都做得非常到位。美国在联邦及多个州都设有小型企业局,其下有两个运作体系,一个负责中小企业创新研究,一个负责中小企业技术转化。休斯敦地区中小企业数量比达到93%,其中80%是个体私营企业。休斯敦小型企业局协调金融机构,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贷款服务,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70%—90%的担保。在美国社会还活跃着一大批中介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它们在联结企业与市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润滑推进作用。
  五是积极营造商业友好型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和吸引企业投资。美国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建有完整的信用记录。得州连续12年被评为“商业氛围最好州”。休斯敦地区的税收政策在全美极具吸引力,每年为企业和个人减免7亿美元的收入所得税。另外,休斯敦、旧金山均是美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完善良好的金融环境,对两市吸引投资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坚持国际视野全球眼光
在扩大开放中推动转型升级

  培训班参训人员普遍认为,尽管美国的社会制度、管理体制、文化背景与中国不同,美国也有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但美国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我们应坚持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以开放性的思维谋划和推进山东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
赢得新一轮发展竞争新优势。
  在思想理念上,把握新一轮全球经济转型趋势,增强工作主动性。当前全球经济步入产业转型和产业再布局,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意在让制造业和就业回流,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逐步被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取代。我省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开放结构正由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型。同时,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传统发展动力受市场波动和价格变化的冲击较大,高新技术、服务业和民营经济虽然增长较快,但仍是发展的“短板”,短期内无法弥补传统行业回调的影响;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有一定刚性,真正达到优化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应该看到,未来几年是我省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得好就可以释放巨大的增长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得不好,错过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就可能陷入被动。我们应深入把握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赢得新优势。
  在发展取向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纵观休斯敦、旧金山两市的做法,都是紧紧立足自身优势,准确定位自己产业转型的方向和重点。我省在推进产业转型中,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份都在加紧布局高端智能制造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我省应迎头赶上,以建设新型智慧园区和智能工厂为重点,以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供应链优化为路径,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在动力转换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从国际上看,新一轮发展竞争是由科技创新主导的,无论是美国的再制造化,还是德国工业4.0,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都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我省实现产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必须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推进路径上,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扩大开放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只囿于自身所在的小圈子里调来调去,肯定行不通,只有放眼世界,整合全球资源,才能转型有路、升级有力。休斯敦、旧金山两市的发展之路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企业国际合作,在扩大开放中拓展转型发展空间。一方面,围绕我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强化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工业4.0”和高端高质高效产业项目,引强、补链、扩链、强链,着力打造山东制造升级版。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境外产能转移与省内转型升级有机结合,重点推动我省钢铁、煤炭、水泥、氧化铝、橡胶轮胎、石油炼化等行业向资源储量和环境容量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推动纺织服装、电子、家电、建材、交通设备等行业向市场需求大、要素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为全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腾出更大空间,提供更大回旋余地。
  在内在支撑上,以品牌和质量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考察中,大家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美国企业的大品牌多、国际知名度高。近几年我国居民每年的境外消费都达1万亿元以上,明显折射出国内有效供给不足,这很大程度上与品牌、质量有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否拥有一大批知名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做大做强山东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推进我省企业迈向国际产业链中高端,掌握产业话语权的必然选择。因此,应坚持品牌培育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和品牌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
  在促进体系上,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良好环境。美国各个州在支持创新和促进转型方面,都有许多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应借鉴他们的做法,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机构,着力破除制约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制度性瓶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打造富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扩大教育、医疗等国际交流。建议借鉴得克萨斯州及休斯敦的做法,在省级层面建立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激励引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三是努力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多一些容错机制,少一些“熔断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本报记者 滕敦斋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