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打造好人“高地”树好人传好事蔚然成风

李沧:“好人文化”涵养善心沃土

2016-11-05 作者: 张晓帆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逄 蕾

  2015年,青岛市李沧区有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人被评为山东好人,好人数量在青岛各区(市)中位居首位。好人辈出,好事频现,这样的聚集并不是偶然,李沧区成为“好人高地”的背后,是一整套树好人、传好事的长效机制。
好人有好报成常态
  一大早,青岛极地海洋世界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感动李沧”十佳人物孙长勇和儿子小健睿。当天,小健睿不仅看到了小海豚,还被特许进入驯兽师舞台,和小海豚亲密互动,亲到了小海豚的鼻尖。
  孙长勇家中3人都有肾病,庞大的治疗支出让这个本就收入寒微的家庭雪上加霜。2014年的一天,他去超市买菜的路上捡到厚厚一叠百元大钞,面对诱惑,他没有动心,而是送到了李村派出所。这个纯朴善良的汉子被评为“感动李沧”十佳人物。 
  李沧区文明办工作人员在走访孙长勇家时发现,厨房门框上划了高高低低的杠杠。原来,他的儿子小健睿从小就有看海豚的梦想。迫于家庭窘境,孙长勇在门框上给儿子划了一道1.3米的杠杠,并向儿子许诺“等长到这么高,咱就去看海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沧区文明办工作人员马上联系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帮其开启了圆梦之旅。
  连续五年免费为全区道德模范体检、发放报卡;通过绿色通道、购买服务等方式构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关爱平台,在社区服务中心、助老大食堂、社区活动室开设好人专区;通过道德模范圆梦行动,精准化解决实际困难。李沧区全面建立道德模范网格化关爱平台,以反哺道德模范。
  该区出台了《李沧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暂行办法》,让“好人帮扶机制”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让道德模范在政治上受重用、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营造“说好人、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社会新风尚,进而涵养好人共生生态。李沧区文明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让“好人好报”成为生活常态,是“好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道德模范从制度上得到全社会更多的爱护和支援,才能激励更多人加入好人行列。
让“好人文化”生生不息
  近日,李沧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巡讲活动拉开帷幕,道德模范获得者用一句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件件平凡感人的事迹。
  “修鞋匠”付玉杰把铁皮屋变成爱心工作室,7年来免费为社区困难群体修鞋7万多双,并上门照顾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被大家称为“独居老人的干儿子”。
  巡讲结束后,有个小伙子主动在座位上给付玉杰留下了纸条,“我做装饰装修工作,如果有用到我的地方,我愿意参加到你的队伍中来”。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身巡讲让“好人文化”生生不息。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社会的精神财富,推荐和评选出来以后,李沧区着力把他们的精神持久地宣传下去,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精神品质在社会产生影响力,使好人巡礼成为一种价值导向。
  付玉杰在区委的帮助下成立了好人工作室,十多个志愿者参与到志愿队伍中;以道德模范为核心成员的“公益梦”志愿服务组织,吸引了“感动李沧”十佳人物李琦等近50位道德模范加入。在李沧区,众多好人竖起一座座道德坐标,引领社会风尚,“拨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城”。
好人荣誉不再终身制
  今年3月,李沧区一名道德模范,因工作违纪被撤销了荣誉称号。
  边是紧锣密鼓的宣传和帮扶,提升道德模范的社会地位和奖励;另一边,李沧区也打破了过去道德模范终身制的铁饭碗。2016年上班第一天,区里在青岛率先打破道德模范终身制,对于出现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失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等行为的,将被撤销荣誉称号。
  李沧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增远解释说:“荣誉不应止于授予,还应通过有效引导发挥其正面效应,让道德模范们更好地凝固社会道德力量,督促好人群体强化观念、珍惜荣誉。”
  观念的强化还离不开教育提升和队伍建设。李沧区先后举办“道德模范再提升”、“身边好人与文化名人共读书”、“讲述感动”等活动,不断提升道德模范的思想教育水平,永葆先进本色。
  闪亮的奖章面前,是道德模范辛勤奉献的汗水。而如何涵养好这片善心沃土,将美德的力量放大到每户每家则是政府背后的功课。这也正是李沧区建设好人共生生态的初衷。营造公正、友善、联动的文明环境,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共生,才能让美德由“盆景”成为“风景”,由风景成为风尚,真正推动崇德向善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