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家庭医生为何难进家庭?

◆一周三天入户随访,忙活十余项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诊疗水平待提高

2016-11-01 作者: 李振 来源: 大众日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日前发布,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本报记者结合山东实际,就健康山东建设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调研采访,形成一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 本报记者 李振

  2012年起,我省开始在城市社区和农村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省已有4696.6万人拥有了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7%。按照国务院要求,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扩大到全人群,家庭医生将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面对即将到来的家庭医生时代,医生是否已做好准备?居民能否改变大病小病扎堆大医院的就诊习惯,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有的一号难求
有的被屏蔽“拉黑”

  小病看得了,大病辨得出,是社区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的基本要求。有多少家庭医生的实际诊疗水平能达到这条“及格线”?我省某市卫计委医政医管科科长的回答颇具代表性:“有的水平远在这之上,有的还达不到,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与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
  记者的采访观察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很多基层医疗机构中都有当地知名的“社区名医”“乡镇名医”,他们医术精湛,问诊便捷,是居民就诊的首选,有些医生的门诊甚至一号难求。青岛崂山区沙子口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孔存广用“水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显效率达到90%。胶州里岔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苑宝禄是全镇1000多名糖尿病患者的“大管家”,他的门诊一天能挂到90多个号,抢手程度与三甲医院的专家无异。
  也有家庭医生缺乏对基本诊疗常识和临床路径的了解,诊疗水平有待提高。今年7月,一位高血压患者在淄博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远程会诊,她的家庭医生向连线专家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正常血压值应该是多少?”有的家庭医生不了解常用降糖药的基本成分,血糖控制不住就随意加药,同一成分的药物叠加使用把高血糖变成低血糖。
  家庭医生层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加之长期以来看病扎堆大医院的就诊习惯,一些居民对家庭医生信任不足。有人宁愿去大医院排队也不找签约的家庭医生医治,有的家庭医生在回访时打不通服务对象的电话,才发现自己的号码竟被屏蔽进“黑名单”。
看病本事被忽视
  潍坊一位家庭医生表示,基层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多,压力大,自己一周三天入户随访,剩下的时间还要填报各种健康档案,“病看得好不好反而被忽视了。”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是提供公共卫生和医疗双重服务。上述医生介绍,他需要完成对签约居民的每年4次的面对面随访、健康知识宣教、65岁以上老人体检、病人转诊、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十余项公共卫生服务,这些均纳入医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收入直接挂钩。一些地方的家庭医生每签约一个重点人群人员能得到10元补贴,多入户者多赚钱,让医生有了公卫服务的动力。
  相比之下是医疗服务的弱化:手术、大型检查检验做不了,将加剧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不信任,危害的将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根基。
薪酬应体现医疗服务价值
  顾得了公卫服务,顾不了医疗服务,说到底是家庭医生的匮乏。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十几个人,服务人群却达上万人,医生只能疲于应付。近些年大医院不断扩张,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烟台一家三甲医院扩建产科,新招聘的医生全部来自周边区县医院。潍坊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年内流失7名骨干医生,大都是跳槽去了上级医院。
  青岛一镇卫生院院长认为,把人才留在基层,要给待遇、给政策,让基层医生的薪酬体现出医疗服务的价值,体现出基层服务的辛苦。要搭建高水平、高层次的平台,给基层医生定期学习进修的机会,给他们充分上升的空间和希望,为医疗人才在基层的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广阔的舞台。